狂风战斗机性能数据

英德意三国联合研制狂风战斗机性能数据

  “狂风”战斗机是为适应北约组织对付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而研制的,主要用来代替F-4、F-104、“火神”、“坎培拉”、“掠夺者”等战斗机和轰炸机,执行截击、攻击等常规作战任务。l969年3月,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于1969年3月开始设计。

  1973年12月,该机首架原型机试飞,1976年投入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服役,92年停产。该机共生产有对地攻击型(IDS)、防空截击型(ADV)、电子战与侦察型(ECR)等3种型号。这些作战任务要求“狂风”战斗机应具备良好的加速性和机动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强大攻击火力、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较长的留空时间、能在昼、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具有短距起落能力等。

  外形尺寸

  翼展(后掠角25°)      13.91米

  (后掠角67°)      8.60米

  机长(对地攻击型)      16.72米

  (防空型)        18.08米

  机高            5.95米

  尾翼翼展          6.80米

  翼面积           30米2

  机翼后掠角         25°~67°

  主轮距           3.10米

  前主轮距          6.20米

  重量及载荷

  作战空重(对地攻击型)    14090千克

  (防空型)      14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对地攻击型)  27215千克

  (防空型)    27986千克

  最大载弹量(对地攻击型)   9000千克

  (防空型)     8500千克

  机内燃油量(对地攻击型)   4650千克

  (防空型)     5250千克

  最大外挂燃油量       5806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         M2.2

  (海平面,无外挂)        M1.1

  (海平面,带外挂,对地攻击型)  M0.92

  起飞速度(对地攻击型)            280公里/小时

  着陆速度                  213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对地攻击型)            >15000米

  (防空型)              21340米

  爬升时间(至9150米高度)           <2分钟

  低空飞行高度(自动地形跟踪)         60米

  横滚速率(1390公里/小时,4g)        180°/秒

  起飞滑跑距离(对地攻击型)          <500米

  (防空型,正常武器及燃油)    760米

  (防空型,转场,4个1500升副油箱及满载武器)    约1525米

  着陆滑跑距离(对地攻击型)          370米

  (防空型,使用反推力)      370米

  转场航程(对地攻击型)            3890公里

  作战半径(对地攻击型)

  (高-低-高)              1390公里

  (低-低-低)              883公里

  截击半径(防空型,超音速)          556公里

  (防空型,亚音速)          1853公里

  续航时间(距基地560~740公里,含10分钟战斗时间)     2小时

  限制过载                  +7.5g

  (快速滚转)               +4.0g

“狂风”战斗轰炸机乘员2人,装备RB199-103涡扇发动机,推力为15800镑。翼展 13.90米,机长16.70,最大时速2236公里,载弹量180001镑。主要武器装备包括:两门IWKA-Mauser27毫米机炮以及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各种炸弹、火箭弹。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作战任务要求“狂风”战斗机应具备良好的加速性和机动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强大攻击火力、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较长的留空时间、能在昼、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具有短距起落能力等。   该机为串列双座,两侧“狂风”机翼为可变后掠悬臂式上单翼。机翼翼根段为固定段,其前线后掠角为60度;活动段后掠角可由人工控制在25度至67度间变化,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铝合金整体加强蒙皮,尾翼为全动升降副翼,内置式方向舵,采用电传操纵系统。后机身内并排安装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进气道位于翼下机身两侧。有空中加油受油装置,对地攻击型的受油探管在机身右侧座舱附近,防空截击型则在机身左侧。后机身上部两侧各装有一块减速板,即空气刹车,在高速飞行中打开它可使飞机迅速减速。   该机座舱两个座位前后串置,均采用马丁·贝克Mk.10A零零弹射座椅,可在零高度和速度0~1166千米/小时范围内完成救生。前风挡有防冰电热薄膜,内侧防雾。中央风挡防弹。机上有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套,压力为276×105帕(281千克/平方厘米)。该系统可操纵机翼、襟翼、缝翼、扰流板、减速板、全动平尾、方向舵、起落架和受油探管。两套系统有机械交联装置,可由一台发动机驱动。若两台发动机均熄火,第一套系统中有电动应急泵,仍能保证发动机冷点火。隔断阀可确保液压油的漏失超过安全界限。电源包括一套115/200伏400赫三相交流电源及一套28伏直流电源。飞行控制采用了数字式余度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称之为控制增稳系统(CSAS)。仅原型机上装有机械备份系统,在生产型上装纯电传操纵系统。   对地攻击型(IDS),主要装备三国的空军及德国海军,生产了795架,为“狂风”的基本型,兼有空战能力。1973年12月原型机试飞,1979年7 月生产型试飞。1980年陆续交付英国、德国、意大利空军使用,各国装备总数分别为199架、324架和84架;1986年3月开始交付沙特阿拉伯空军,直至1987年10月,共交付48架。对地攻击型共生产了736架,其中有一部分是为改成电子战及侦察型而生产的。英国空军使用的对地攻击型编号为“狂风”GR Mk.1,但中期交付是经改进的飞机,其编号为GR Mk.4,主要改装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于1991年末首次试飞。   “狂风”对地攻击机无论是在昼间、夜间和复杂天气条件,也无论是以高速或低速飞行,它都投放各种精确武器。其拥有的高精度攻击武器和精确导航系统,可保证它有效攻击隐藏在浓雾中的目标,或者有效攻击那些以高速飞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动强度的目标。机上有先进的地形自动跟踪系统,可保证飞机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地形测绘和地形跟踪雷达由美国得克萨斯仪表公司研制,批产由英国费伦第公司和马可尼公司负责。导航/攻击计算机来自英国利顿公司的德国子公司。有强大的火力,最大载弹量达9000千克,占最大起飞重量的三分之一。该机装有2门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可各备弹188发。还设有7个外挂架,机身下3 个,两翼下各2个。根据不同任务,这些挂架可挂带多种武器,如:用于对地攻击可挂带AS.30、“小牛”、GBU-15“海鹰”和“鸬鹚”等空对地导弹;专门用于攻击地面雷达等设施的ALARM和HARM反辐射导弹;LAU-51A和LR-25火箭发射器;JP233反机场跑道子母炸弹、“铺路”激光制导炸弹、“灵巧’炸弹、各种集束炸弹、减速炸弹、MK.83炸弹,及燃烧弹、照明弹等。需要时,机身挂架也可挂带核弹。用于对空作战,则可挂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天空闪光” 中距空对空导弹,以及AIM-9L“响尾蛇’和“麻雀” 等空对空导弹。   以英国的攻击型,即GR.MK1型为例。该型可携带WE.177B核炸弹(当量10万吨,1966年进行现役,原装备“火神”轰炸机),227千克 Mk1-12通用炸弹、281千克Mk118减速炸弹和454千克Mk13-22高爆炸弹。454千克激光制导炸弹,与美国的GBU-16类似。 BL755和改进的BL755反装甲集束炸弹、JP233反跑道子母弹和CBLS-200教练弹等。   近期IDS型加装了“硫磺石”反坦克导弹,即美国“地狱火”导弹的英国型号。下图的IDS在机腹携带了6枚“硫磺石”。   2002年,英国皇家空军、法国和意大利空军计划装备欧洲MBDA公司的“风暴影子”隐身空地导弹。英国“狂风”GR4攻击机、“鹞”GR7和欧洲战斗机将装备该武器,意大利“狂风”也将采用。2002年7月意大利空军与帕那维亚集团签署了价值4500万美元的合同,改进意大利的IDS型,计划称为实施中期寿命改进(MLU)。改进将综合GPS、激光制导炸弹及防区外武器,包括“风暴影子”。无线电、雷达高度表及战术空中导航“塔康”系统也将改进。预计 2004年完成。“全中期寿命改进型”(FULL MLU)改进计划也在研究之中。此外,“金牛座”(Taurus)撒布器也在装备之列,射程350,可携带450千克弹头,有末制导头。德国将在 2004~2009年采购600枚,瑞典仍在决定是否进行采购。2003年3月,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在对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中,首次使用了“风暴影子”。 防空截击型(ADV)   ADV型是在对地攻击型的基础上研制发展的型号,1979年10月原型机开始试飞,1984年3月生产型首次试飞,总共生产了197架。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空军各装备173架和24架,分别于1985年和1989年开始交付。防空型具有很好的加速性,它不仅体现在起飞后能很快加速到高亚音速,而且在高空也能很快加速到音速的两倍;爬升性能好,从起飞爬升至近10000米高度,仅约2分钟;具有较大作战范围和较长的留空时间,可在距基地约550公里处作战巡逻两个小时以上,英国空军装备的该型机,能飞赴英国国境外的空域执行拦截任务;机动性好,转弯角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空战机动能力。设计赋予它这些性能特点,主要是为防范当时苏联的图-20和苏-24一类飞机。   该机结构有80%与对地攻击型相同。主要改动是机头加长了48.8厘米,以容纳“猎狐手”空对空新型截击雷达。该雷达不仅能探测到185千米距离的目标,而且还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主要机载设备还包括多功能前视,地形跟随/测绘雷达、三轴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防空型装有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无线电/ 雷达高度表、自动驾驶仪飞行导引仪、雷达告警接收设备和主动电子对抗设备;机翼固定段前缘向前延伸,使前缘后掠角从印度增加到67度,并取消了前缘襟翼;中、后机身加长了71.12厘米,以便使机腹能串挂成对的半埋入机腹的4枚“天空闪光”导弹,同时也增加了多带电子设备的能力,内部也可多装10%的燃油。此外,还去掉了前机身左下方的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   “猎狐手” 机载截击雷达英文名Foxhunter,最初的62架ADV装备W型,最后的46架装备的是AA型,其他80架装备的是Z型,沙特的24架装备的是AA 型。马可尼-埃利奥特公司是该雷达的主承包商,费伦第公司负责扫描器部分。1976年马可尼公司开始研制。由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相干行波管发射机、接收机、信号数据处理机、控制装备和电源装备组成。对“逆火”、“击剑手”等中型目标搜索距离180千米以上。模式包括空对空搜索、自动跟踪、瞄准、空对地测距、地形测绘等。   英国空军的防空截击型有F.Mk2和F.Mk3两种编号:前者于1984年至1985年间交付,共生产了18架;后者于1986年开始交付,共生产了 155架。与F.Mk2相比.F.Mk3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装有机翼自动后掠系统(AWS)和自动机动系统(AMDS),可自动控制机翼掠动和襟翼、缝翼的运动。以后他们又按F.Mk3的标准对F.MK2型机进行了改进,但发动机不换,改进后的编号为F.MK2A。   “狂风”F.MK2机身下有4个半埋式挂架,每个挂1枚“天空闪光”中距空对空导弹,机翼下挂架是1500升副油箱的专用挂架。这个挂架过渡梁的肩部内侧可挂1枚“响尾蛇”导弹。典型的火力配置是1门机炮和6枚空对空导弹,包括4枚“天空闪光”中距导弹和2枚“响尾蛇”导弹。“狂风”F.MK3机翼下增加了两个挂载“响尾蛇”的挂点,使挂载的导弹数量增加到8枚。在中期改进计划中将增加挂载AIM-132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和AIM-120 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AMRAAM)的能力。   电子战及侦察型(ECR)由对地攻击型改型而成.主要改进是去掉了前机身下的两门机炮,增装了侦察及电子战设备,例如,红外侧视系统和“线扫描” 4000型侦察系统,红外成像系统、侦个信息的处理、存贮和发射系统,以及电子对抗和反电子对抗吊舱、该机保留了对地攻击能力,但采用了新的机载计算机和传感器系统,装备了HARM高速反雷达导弹和空对地反雷达导弹。此外,还可挂带2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以便在需要空战时使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空军装备数量分别为30架、35架和16架。   “狂风”装两台RB199-34R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38.7千牛,加力推力为66.0千牛。“狂风”虽具有相当作战能力,但无论是哪种型号,与美苏同时期的战斗机相比均稍逊一筹。因此“狂风”是一个典型例子,说明了西欧与美苏在航空技术上的差距。   近期英国皇家空军将接收新型的“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用于装备空军的“狂风”F3战斗机。未来也将装备在EF2000战斗机上。该导弹的性能远由于当前皇家空军使用的AIM-9“响尾蛇”系列近距空空导弹。目前ASRAAM还在继续深入改进。该弹也可装备“鹞”式战斗机。此外, Oxley航空电子公司将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狂风”GP4和F型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机外隐蔽照明设备,在基地装备这种照明系统,能减小被敌人光学传感器发现的概率。

“狂风”( 又译“旋风”)是英国、 德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双发双座变后掠翼多用途战斗机。现有两种类型:对地攻击型(IDS)和防空型(ADV)。

    对地攻击型是基本型,装备英国、德国、意大利3国空军和德国海军航空兵,其主要任务是对地和对海攻击,同时兼顾空战、侦察和电子对抗任务。

    该机优点是速度范围宽,起落滑跑距离短,能以 60 米高度超低空突防;电子设备先进,可以全天候作战。但缺点是使用维护比较复杂,价格较贵。 1987年该机订货已达930架。

    目前英国空军装备 300 余架,德国空军装备200多架,意大利空军装备60余架,另出口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该机1980年的出厂价格是2800万马克。

    “狂风” 1969年开始研制, 1980年7月起交付部队使用。其机翼后掠角变化范围是25度-8度,装 2 台高推重比的三转子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2×7260公斤),飞机最大起飞重量 27.2 吨,最大速度:高空M数2.1、低空M数1.1、实用升限 15240 米,转场航程3890公里。

    “狂风” 机内电子设备先进且复杂,既有各种通信、导航/攻击、敌我识别、搜索雷达等设备,也有电子干扰、照相侦察等设备。机内装 2 门 27 毫米“毛瑟”机炮,备弹250发。有 7 个外挂架,机身下 3 个,每侧翼下 2 个,可外挂 1500 升副油箱。“响尾蛇”、“天空闪光”、“麻雀”等各种空空导弹、 AS.30等型号空地导弹,以及核弹、制导炸弹和各种常规炸弹等。正常武器载重5吨,最大可达7.5吨。

    海湾战争中,“狂风”战斗机第一次参加实战:英国派出 30 多架,意大利派出 8 架,另有沙特20余架,阿曼8架。“沙漠风暴”行动第一天,英、意、沙特的“狂风”攻击机即全部出动,突袭了伊拉克空军机场,科威特境内伊军导弹和弹药库等目标。但战争头两天英国就损失了2架,意大利也损失1架。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狂风”战斗机的损失总数达8架,7架是被伊拉克地面防空炮火击落,损失多名飞行员,是作战中损失最多的机种。以致英国驻海湾地区空军司令德拉比利埃少将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狂风”实施低空轰炸。这也表明,设备复杂、造价较高的多用途战斗机实施对地攻击的优势并不明显。不过,“狂风”战斗机的载重较大,机载设备较多,因而改进余地较大。

   
     目前已发展出“狂风”ECR型电子战及侦察飞机装备德国空军,并准备出口韩国等国。该机由对地攻击型改进而成,取消了航炮,装“哈姆”或“阿拉姆” 反雷达导弹和电子对抗/反电子对抗吊舱。美空军正在考虑购买“狂风”ECR型飞机,使之成为下个世纪美空军替代F-4G的“野鼬鼠”飞机。   

F22作战使用

(一)作战任务

根据设计,F/A-22战斗机将要承担的三类任务:一是对付苏-30等空优战斗机;二是对付现代的地空导弹,打击时间敏感目标;三是参与巡航导弹防御。由于F/A-22具有超声速巡航能力,在对巡航导弹实施第一次攻击不中之后,可以发起第二次攻击。

(二)作战范围

可能随时从驻地快速转场至世界的各地区执行作战任务。并依靠隐形性能突击敌防护严密的纵深或核心目标。但是为了避免潜在对手可能动用精确制导武器对美国空军基地的打击,“猛禽”一般不会部署在一线机场,这决定了其将采取远程奔袭的战术,从后方基地到战区袭击后返回。

(三)兵力使用

在美国空军全球打击的战略行动中,将首先利用F/A-22的隐身优势,压制敌地面防空系统,然后用B-2A隐身轰炸机进行突防轰炸,打击敌防空和指挥系统,摧毁其防御体系,为隐身和非隐身作战飞机向战区部署,并实施大规模的空中突击行动创造条件,保持战区的空中优势,为后续联合打击部队开辟通道。按照美国空军的战略,执行全球打击特遣任务将由48架F/A-22战斗机(两个中队)和12架B-2轰炸机组成。另外,在美国本土防御中,美空军将出动E-10飞机和F/A-22协同行动,实施巡航导弹防御。

(四)武器使用

F/A-22可以携带“阿姆拉姆”中距空对空导弹、“响尾蛇”近程空对空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小口径炸弹,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F/A-22携带不同的弹药:F/A-22以内挂方式携带两枚450公斤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在主武器舱内侧与2枚AIM-120并排悬挂。在作战中典型的武器配备方案如下:

  隐形作战状态:20毫米M61A2机炮(480发)+4枚AIM-120A“阿姆拉姆”导弹(挂主武器舱内)+2枚AIM-9M“响尾蛇”导弹(挂在侧武器舱内);空空作战:20毫米M61A2机炮(480发)+6枚AIM-120C“阿姆拉姆”导弹(挂在主武器舱内)+2枚AIM-9M“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挂在侧武器舱内);对地攻击20毫米M61A2机炮(480发)+2枚AIM-120C“阿姆拉姆”导弹(挂在主武器舱内)+2枚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与AIM-120并排挂在主武器舱内)+2枚AIM-9M“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挂在侧武器舱内);

        非隐形作战状态:转场时,最多可在机翼下挂4个副油箱和8枚AIM-120“阿姆拉姆”导弹;空对地攻击时,20毫米M61A2机炮(480发)+2颗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挂在主武器舱内)+2枚AIM-9M“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挂在侧武器舱内)+机翼下挂载空对地武器。

F22性能

机长:18.9米;机高:5.08米;翼展:13.56米;机翼面积:840平方英尺;尾展:5.74米;水平尾展:8.84米;轮距:3.23米;推进系统:2台惠特尼F119-PW-100涡扇发动机;发动机推力:155KN;内部燃油:8323公斤;净起飞重量:14365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7216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1.5马赫;最大使用过载9G;最大攻角60°;作战半径:2170公里;实用升限:18000米。

F-22技术参数

F—22尺寸:翼展13.56米;机身18.92米;机高5.00米;机翼面积78.80米。重量:额定起飞重量27.216千公斤。动力装置:两台普惠公司的F119-PW-100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2×13,900公斤力)。飞行特性:最高飞行速度1950公里/小时;近地最高飞行速度1480公里/小时;实际最大飞机高度18,000米;作战半径1,300~1,500公里;最大使用过载9.0。
F/A-22的起落架    由于该机配备了两台高推重比的F-119涡扇发动机,在不使用加力的状态下,就能以M数1.5-1.6的速度巡航飞行,最大飞行速度M数为2.0,最大飞行迎角 75 度,最大起飞重量28000公斤,实用升限15240米,作战半径达1450公里,航程为F-15飞机一倍。

F-22猛禽战斗机

基本资料
机员数 1
生产商 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和通用动力
造价 约2.569亿美元/架
机身尺寸
翼展 13.56米
机身 18.92米
高 5.00米
机翼面积 78.80平方米
重量
空重 14,385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27,216公斤
动力
发动机 2 x 普惠公司F119-PW-100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 2x 155-178千牛顿
最大使用过载 9 G
飞行表现
最高速度 保密(估计约在2马赫)
超音速巡航 1.58 马赫
海平面最高飞行速度 1480 公里/小时 1.21 马赫
飞送航程 3200公里
实用升限 18,000米
武器系统
雷达 AN/APG-77
机枪 1x M61A1/A2 20mm 火神炮
炸弹 GBU-10, GBU-12, GBU-16, CBU-59, Mk-80s
导弹 对空:AIM-9, AIM-120
对地:AGM-62, AGM-65, JDAM
对舰:AGM-84
反辐射:AGM-88

火箭 NA
F-22猛禽(F-22 Raptor),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和通用动力公司公司联合设计的新一代重型匿踪战斗机。也是专家们所指的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战斗机”。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主战机种。主要任务为取得和保持战区制空权,将是F-15的后继型号。

F/A-22是美国于21世纪初期的主力重型战斗机,它是目前最昂贵的战斗机。它配备了主动相控阵雷达、AIM-9X近程空对空导弹、AIM-120C中程空对空导弹、向量推力引擎、先进整合航电与人机接口等。在设计上具备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后燃器维持)、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对雷达与红外线匿踪(隐身)等特性。据估计其作战能力为现役F-15的2到4倍。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重型战斗机的霸主。研发F/A-22的的技术也同时应用到了下一代F-35“闪电II”(Lightning II) 身上。

开发历程
本计划原称作先进战术战斗机(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ATF)

1971年美国战术空军指挥部提出的下一代战机的研发计划。这个计划带动诸多1970年代的小型研究计划,美国空军原先打算于1977年到1981年之间以两组原型机进行试飞,可惜因预算不足而取消。当年美国战机的设计重点是对地攻击为第一优先,只要求空战时有足够自卫的能力。

1979年时,美国空军将对地攻击和空战性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同一层次。

1982年美国空军面对苏联战斗机的快速发展,以及美国空军准备使用F-15E与F-16担任对地攻击的任务、F-117进入试飞阶段,对地攻击的需求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当年10月,最终定案的计划正式在最后一次公开会议上提出。ATF的技术要求将以下五个特点集在一架飞机上,即低可侦测性(隱身性)、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不需使用后燃器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满足于以往使用后燃器短时间超音速冲刺)、有效载重不低于F—15和具有飞越包括第三世界战区在内的所有战区的能力。面对如此先进的设计要求,F-22必须采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级航空顶尖技术。 与YF-23的竞争试飞后,YF-22被美国空军选中继续研发。

1990年9月F-22的原型机试飞。

1997年9月EMD型飞机首飞。

2002年开始交付生产型飞机。
2004年形成初步作战能力。F-22在原型机时的编号为“YF-22”,发展型时为“F/A-22”。

2005年在美国空军正式服役的量产型则为“F-22A”。最初计划采购750架,经过两次削减最后确定的采购数量是179架,现已交机50架。

F-22的试验和改良十分细致和周到,因为美国空军认为“F—22并非今日所需,而是为了对付明天的威胁。因此,我们不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在研制,而是要回答今天所能预料的明天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问题。我们考虑的是美国空军明天的空中优势。因此F—22必须组合有最好的隱身性、超音速巡航。一体化航空电子系统、敏捷性以及作为制空权所需的对空、对地致命的打击和支援性。”
技术特点
F-22采用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垂尾向外倾斜27度,恰好处于一般隱身设计的边缘。其两侧进气口装在翼前缘延伸面(边条翼)下方,与喷嘴一样,都作了抑制红外辐射的隱身性设计,主翼和水平安定面采用相同的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水泡型座舱盖凸出于前机身上部,全部武器都隐蔽地挂在4个内部弹舱之中。
结构特点
在平面内为带高位梯形机翼的带尾翼的综合气动力系统,包括彼此隔开很宽和带方向舵并朝外倾斜的垂直尾翼,并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机翼布置。按照技术标准(小反射外形、用吸收无线电波的材料、用无线电电子对抗器材和小辐射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装备战斗机,其设计最小有交错射面为0.005-0.01平方米左右 (机密)。在机体上广泛使用含热塑(12%)和热作用(10%)的聚合复合材料(KM)。在批生产的飞机上使用复合材料(KM)的比例(按重量)将达35%。两侧翼下菱形截面发动机进气道为不可调节的进气道,为敷设发动机压气机冷壁进气道呈S形通道。发动机二维喷管,有固定的侧壁和调节喷管横截面积及按俯仰±20°角偏转推力向量而设计的可动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
航电系统
按TRW公司通用手册研制的整套综合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包括:中央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综合通讯、导航和识别系统ICNIA和包括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的全套进行电子战的设备INEWS;具高分辨力的机载雷达AN/APG-77和光电传感器系统EOSS,两个镭射陀螺仪的超黄蜂LN-100F惯性导航系统(HHC)。机载雷达为带电子扫描的主动定相天线阵,它包含了1000多块模组,其中使用了超高频率范围的单一积分系统技术。为提高隐蔽性,设计有雷达站被动工作状态,它保证雷达站以主动状态工作时使信号更不容易被截获。飞行员座舱内的自动仪表设备包括4台液晶显示器和广角仪表起飞著陆系统。

F-22的航空电子系统采用“宝石柱”计划取行的系统构形研究成果和许多新技术。这种可重构的系统构形,用外场可更换模件(LRM)取代了外场可更换部件(LRU)。各模件分别承担整个航空电子系统的一部分工作,各模件承担的工作与飞机执行任务时的飞行阶段密切相关。而且当某个模件发生故障时,可使用其他正常模件来承担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雷达
F-22的AN/APG-77雷达是1个用于探测目标的有源相控阵系统。它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系统与其他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一起工作。处理器控制天线发射和接收波束的图形,以及处理接收的雷达数据。 APG-77雷达的技术基础是超可靠雷达(URR)计划和空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试验。超可靠雷达的独特的特点是得克萨斯仪表公司的固态相控阵(SSPA)天线。每个辐射元件的独立发射和接收是这种系统设计中的创新之处,并确保提高了灵活性、小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和宽的频带。
武器
F-22基本武器都安装在机内。F-22设有三个内部武器舱,两个设在进气道旁(每个舱可容纳一枚AIM-9L/M/X导弹),另一个武器舱设在机身底部,可容纳4枚AIM-120A导弹或6枚AIM-120C导弹。另外内装1门6管M61A2火神机炮。
隱身状态

对空配备
2枚 AIM-9M/X
6枚 AIM-120C

对地配备(方案一)
2枚 1000磅联合直接攻击炸弹
2枚 AIM-9M/X
2枚 AIM-120C

对地配备(方案二)
8枚 250磅GBU-39小直径炸弹
2枚 AIM-9M/X
2枚 AIM-120C

非隱身状态
2枚 AIM-9M/X
6枚 AIM-120C或4枚GBU-39或2枚JDAM
4个 600加仑油箱或对地/舰武器
8枚 AIM-9M/X或AIM-120C

部署
美国本土和日本嘉手纳基地,共有8个中队。
用家
暂时美国是F-22的唯一用家
维护
F-22的战斗损耗率在十年后仅为F-15的二十分之一(在与俄制su-37的虚拟战斗中,F-22和SU-37的损耗率为1比10),维护人员将减半,一个中队20年中的维持成本将比F-15少5亿美元。F-22可进行“超视距作战”,
参考:
歼-8IIM型战斗机:机长21.59米,高5.41米,翼展9.344米,最大起飞重量18322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升限18500米,作战半径800公里。

马克斯(MAKS)-2007第八届莫斯科国际航展


 2007年8月21日至26日,第八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MAKS 2007)在莫斯科市郊茹科夫斯基隆重举行。

茹科夫斯基,距离俄罗斯莫斯科东南70公里的军事城市。这是取俄罗斯航空学者尼古拉-茹科夫斯基的名字,于1947年建立的城市,俄罗斯的军用、民用飞机在这里制造并试飞。

本届航展吸引了来自39个国家的790家企业参加,其中俄罗斯企业540家,外国企业250家。
国际航展是具备飞机制造能力的国家展示本国技术的活动。此次航展以俄罗斯飞机的特技飞行表演为主。俄罗斯的苏-30战斗机展示了将机身直立90度并保持8分钟和静止10~20多秒的推力矢量(thrust vectoring)技术,苏-34轰炸机表演了在原地旋转360度的旋转动作,卡-52攻击直升机展示了围着攻击对象转圈,并从各个方向进行攻击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