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升西点
欧洲航天局发了一组火星500站内情景的视屏,揭示了六位志愿者在里面的生活状况。
军事航空航天飞行、关注大飞机
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天”系泛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包括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粗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
作者:东升西点
欧洲航天局发了一组火星500站内情景的视屏,揭示了六位志愿者在里面的生活状况。
东升西点
–
Source: Flight International Blog
1969年7月17日,当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开始了它的载人登月之旅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个更正致歉声明,为它在1920年1月13日的一篇社论的错误向读者致歉。那篇社论声称“太空旅行是不可能”。东升注意到,这个声明和那篇社论的时间相距几乎有50年之久。声明如下:
1. 韩国军方和国防科学研究所(ADD)研制出了射程为1500公里的国产巡航导弹,已进行实战部署2.NASA研制新型载人宇宙飞船 用于未来私人空间站3.瑞士太阳能飞机昼夜试飞成功4.旅行者系列探测器连续空间飞行12000个地球日
韩国军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防科学研究所自2008年开始研发射程为1500公里的地对地巡航导弹“玄武-3C”,并已成功投产,已部署了百余枚该导弹。此前韩军只对射程为500公里的“玄武-3A”和射程为1000公里的“玄武-3B”进行了实战部署。
目前世界上拥有射程在500公里以上巡航导弹的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以色列6个国家,已研发出射程达1500公里以上巡航导弹的只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和韩国4个国家。
根据韩媒公布的“玄武-3C”数据粗略测算,如果韩军将该型导弹部署在韩国西海岸,则我国北京、沈阳、天津、青岛、石家庄、济南、上海、南京、太原和长春等几十个大中型城市都将在“玄武-3C”射程范围之内,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中部分地区都将被该导弹射程范围所覆盖。
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韩国北部或者东部地区,甚至可以覆盖日本首都东京和俄罗斯的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
“玄武-3C”据称堪比“战斧”
“玄武-3”系列是韩国最新型巡航导弹,由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负责研制,韩国防务公司LIG NEX1批量生产 。“玄武-3C”巡航导弹长6米,直径53至60厘米,重1.5吨,发动机采用与飞机相同的喷气式发动机。该导弹速度为1马赫(时速1260公里)以下,弹头重约450公斤,准确度误差1至2米。韩国媒体称,“玄武-3C”性能堪比美国战术型“战斧”式巡航导弹。
国际航空业巨头波音公司近日正在与美国宇航局(NASA)联合进行一项新的计划,该项计划致力于设计制造能够载人往返于地球和国际空间站,甚至可以用于未来的私人空间站和新型近地轨道载人宇宙飞船。据报道,这架名为CST-100的载人宇宙飞船的太空舱设计模型于7月19日在英国范登堡国际航展会上展出。其名字中的数字100代表 100公里,也就是地球与近地轨道间的距离,这说明它专门执行空间近地短途运输任务。这一新型宇宙飞船的外形与“阿波罗号”和“猎户座”飞船很相似,而体 积却处于它们的体积大小之间,能一次性搭载7名航空人员。在2011年在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退役后,直到美国拥有自己的近地轨道载人空间运输系统之前,美国人到达近地轨道和国际空间站的唯一途径就是“购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船票,而联盟号飞船每个座位需支付5000万美元。CST-100新型载人宇宙飞船的问世,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航天运输能力的依赖,同时,为研制未来更加高端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建立了技术基础。
7月8日,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在首次昼夜试飞成功后停在瑞士帕耶那机场。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瑞士制造的“太阳驱动”飞行26小时后,于当地时间8日9时在瑞士帕耶那机场降落,成功完成首次昼夜试飞。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太阳能飞机的夜间试飞,是太阳能飞机领域迄今飞行距离最长、飞行高度最大的一次试飞。
飞机用超轻碳纤维材料制成,总重1.6吨,相当于一辆中型轿车。它由4台小型电力发动机驱动,机翼配备1.2万个太阳能电池板;翼展长度大约64米,接近一架空中客车A340客机的指标。 勃希伯格7日6时51分驾驶“太阳驱动”从帕耶讷机场起飞,26小时9分钟后结束这次试飞。 项目组在一份声明里说,“太阳驱动”最大飞行高度为海拔8564米,平均时速为大约43公里,最大时速为126公里。
“太阳驱动”仅设一个座位,没有自动导航装置等电子设备,这架飞机完全依靠手动操作,飞机倾斜超过5度时,勃希伯格的飞行服衣袖会进入震动模式,提醒他不要打瞌睡。地面控制中心实时监测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倾斜角度等指标,帮助勃希伯格保持清醒操作。 勃希伯格不能离开座位,饮食包括饼干、三明治、布丁和咖啡,利用瑜伽、调息法和氧气罩调理精神。至于大小便,只能用塑料袋“解决”。
旅行者二号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旅行者一号于两周后发射。据估 计,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将在下一个五年左右率先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二号则紧随其后,闯荡险象环生的茫茫星际。
旅行者二号探测器迄今已飞行了210亿千米(130亿英里),巧妙地利用行星间的引力向太阳系以外的星际空间飞去,探测器距离太阳140亿千米(90亿英里)。地面控制站的信号要经过12.8小时才能被接收。旅行者一号在飞行了至少220亿千米(140亿英里)后,将在2010年7月13日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空间飞行12000个地球日,目前距离太阳170亿千米(110英里)。
旅行者探测器抵达日光层边缘
5.中国航空发动机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总经理马志平在范堡罗航展期间说,中国技术可以帮助俄制RD93发动机增加推力,中国希望该发动机推力达到9000公斤。
解放军第5719工厂自主创新三代飞机发动机关键部件再制造技术,突破了由少数西方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垄断,使空军三代战机的发动机寿命从900小时延长到1500小时,相当于使1台发动机发挥了1.6台发动机的作用。
对以上两条新闻笑而不语。
每当说起外星人,我们总是充满想象,脑海中会浮现各种各样的奇异镜头:有触须的猛兽,皮肤苍白、瘦骨嶙峋的类人怪物,以及释放纯净能量、微微发光的生物。由于科学家仍未找到有关外星人体貌特征的证据,所以,没人知道人类在与外星人面对面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尽管缺乏确凿证据,不过天文学和生物学仍会为这种接触提供一些线索。我们可以对可能存在于遥远世界的外星人特征做出大胆猜测。
每当说起外星人,我们总是充满想象,脑海中会浮现各种各样的奇异镜头:有触须的猛兽,皮肤苍白、瘦骨嶙峋的类人怪物,以及释放纯净能量、微微发光的生物。由于科学家仍未找到有关外星人体貌特征的证据,所以,没人知道人类在与外星人面对面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尽管缺乏确凿证据,不过天文学和生物学仍会为这种接触提供一些线索。我们可以对可能存在于遥远世界的外星人特征做出大胆猜测。
太阳系中有多个星球可能适于类地生命的存在,这种生命基于碳生物化学特性,将水作为生存要素。例如,火星地下土可能很温暖,足以支持像地球细菌一样的微生物,而在太阳系的一些外层卫星的海洋中,可能还有更大的猛兽存在,特别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木卫二冰层下面甚至有可能存在深海,并延伸至这颗卫星的岩质核心,在那里,火山口不断往外喷射富含营养物的热水。火山口提供的能量可以养活大批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反过来又能支持无数的食肉动物。木卫二上最高级的食肉动物(相当于地球上的大白鲨)可能是体重只有1克的可怕生物。木卫二可能支持虾一般大小的生物体。当然,虾一般大小的生物体并不意味着它们具有虾一般的外形。很难对它们的外形特征做出估计。即便在地球上,动物也能进化为各种各样的惊人外形,它们应该像蠕虫一样,这是地球上一种非常成功的生物体。 虽然有科学家认为,木卫二上可能有冰虫在冰冷海水中游动,但一些天体生物学家甚至发挥更大的想象空间,提出不以水为生的生命的可能性。
脉络由玻璃构成
太阳系多数地方不是太热就是太冷,不适于液态水存在,不过还有其他几种液体可以支持某种生物化学进程。例如,金星的云团就拥有颗粒状硫酸,数十亿年前,金星表面可能还有满是硫酸的池子。虽然这对像地球海洋一样的水体极具破坏性,但可能却是那些具有合适生物化学特性的生物的“美味佳肴 ”。
这些以硫酸为生的生物必须由抗化学性的物质形成。生活在液态硫酸的金星多细胞生物或许拥有由玻璃构成的脉络。玻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为机械和坚实的材料也符合要求。有些柔韧性很强的聚合物根本不怕酸,比如特氟纶、聚乙烯和硅酮。
在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表面至今存在湖海,尽管里面已经没了水。比如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湖海形成于碳氢化合物(由乙烷和甲烷构成),土卫六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可能更大。水有很高的表面张力,限制了单细胞的大小。这是地球上的细菌如此小的原因。甲烷与乙烷混合物的表面张力更小,所以,单细胞可能会很大,可能有如巨石一般大小的微生物在表面活动,大量消耗碳氢化合物。
聪明的食肉动物
在我们的眼中,土卫六看上去相当友好。这颗卫星的海水温度在93 K(0摄氏度相当于273.15K)左右,非常寒冷,使得化学反应极为缓慢。生物体活动和生长的速度非常慢。这种生物体的寿命可能长达一万年,甚至是一百万年。
同我们遭遇这些猛兽一样吃惊和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它们可能没有多大兴趣与我们交谈。对于智力水平与人类不相上下、甚至远远超过人类的外星人来说,我们几乎肯定需要摆脱太阳系的限制。为了寻找地外智能,一些天文学家不断改进地球无线电设备,试图截获外星生命传播的声音信息。人类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开始发出善意信息。如果我们确实建立了接触,哪种生物将会出现在世界的另一端?
即便不知道外星生命的化学特征和栖息地细节,但也不妨做出大胆的猜测。首先,它们可能对肉情有独钟。食肉动物往往更聪明。它们必须具备更多活动能力,才能比竞争对手更聪明。如果单纯是争抢一片叶子,你不必很聪明就能搞定这件事。如果这一点适用于外星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期待与食肉动物对话,至少是像人类一样的杂食动物。
或具备社交能力
事实上,要想与我们取得联系,外星人必须具备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或激光束的能力,或者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手段穿越覆盖光年的区域。所以,它们要么是体形庞大的生物,经过进化拥有了彼此交谈和倾听的天生无线电波器官,要么已经掌握了高科技。鉴于此,仅仅拥有智能还是不够的。
推动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不断进步的因素是,人类懂得社交,仅是个体并不十分聪明——我是哑巴,所以不能造出无线电。只有精诚合作,我们才登上月球。所以,传递信息的外星人可能具备某种形式的社交能力,但不一定是像人类社会一样的圈子。但是,我们并不能从中得知,外星人是否长有毛发、是否有鳞片,或是否有黏液。即便在地球上,不同动物也具有聪明的大脑:海豚和灵长类动物,鹦鹉和乌鸦、海獭、蜜獾等。也许,我们能够从趋同进化原则中得到启示。有些东西已在地球上进化了很多次,如心脏、眼睛、连在一起的肢体以及‘四F’——飞行、毛皮、光合作用和性。它们独立发生在生命树的不同分支。
如果让地球重新开始进化一次,我们可能会再次得到这些结果。所以,如果外星人来自一个拥有众多栖息地的行星,而这些栖息地又与地球的栖息地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它们可能也具有上述一些特征。一个像地球一样完善的世界可能会进化出有眼睛的生物,由此具有一张我们可以识别的面孔。
无法逾越的障碍
外星人可能需要一些运转良好的器官,以处理它们所开发技术的基本特点。它们可能有手,但为何不是可以卷曲的尾巴或鼻子呢?可能是天线,也可能是触手。或许,一条章鱼看着我们,心里想,‘你们怎样可以想到这个生物体竟然开发出具有两个笨重前肢的技术呢?’
此类生物是否来自水里(比如地球上的八腕目动物)还是一个疑问。人类的部分技术开发(从肉类加工到金属冶炼)都是以火为基础,即便对于智商很高的水栖生物来说,掌握用火的方法可能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于长有触须、颇具才干的怪物来说,爬上陆地建造自己的“星际帝国”恐怕才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天体生物学家可能准备好下一个小小的赌注,外星人其实是拥有社交能力的多细胞食肉动物,有眼睛、有性和某种黏液。否则,那就是外星人被智能机器所控制,或决定使用生物技术改造自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发现有触须的怪物,皮肤苍白、瘦骨嶙峋的类人怪物,以及释放纯净能量、微微发光的生物。
根据网络资料修改
2010年1月28日,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disaster)24周年纪念日。发一张照片表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