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东南亚扩大使用覆盖面

年内所有北斗泰国基站将全部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东盟其它国家扩展。计划到2016年建成覆盖整个东盟的地基增强系统。下一步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建设地基增强系统并扩大轨道卫星数量。李德仁还透露,到2020年左右,32颗北斗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2014年6月,在泰国春武里SKP创新产业园展出了3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这标志着“北斗”正式进入东盟市场。

据光谷北斗董事长李德仁称,两年内所有北斗泰国基站将全部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东盟其它国家扩展。计划到2016年建成覆盖整个东盟的地基增强系统。下一步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建设地基增强系统并扩大轨道卫星数量。李德仁还透露,到2020年左右,32颗北斗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全球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北斗终端的定位和导航精度、灵敏度和定位速度。中国专家向客户许诺,将能提供厘米级至亚米级精密导航定位。不仅可为大众终端,而且也可为各国石油、电力、农业、交通等诸多行业提供服务。

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所专家罗金认为,中国打算将来凭此接近GPS目前确保的覆盖面和参数。

罗金说:“这绝对现实。任何全球导航系统都应拥有相近的参数。虽然中国最初只打算建造一个地区系统,但是现在他们宣布要走向世界市场。考虑到中国拥有必要的技术基础和资金,有把握说‘北斗’将来能成为全球性系统。”

他认为,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拥有不小的合作前景。罗金指出,合作之所以必要,也是因为目前俄中系统拥有共同的竞争对手——美国的GPS。因此在他看来,明智的选择就是俄中两国加强在这一领域里的合作。例如,可以在俄罗斯的卫星上安装中国的设备或者相反。

俄罗斯航天署不久前透露,实际上俄中双方已经做好签署有关在对方国境内各安装三个本国地面导航站备忘录的准备。很有可能,这仅仅是两国在该领域合作的开始。火箭航天部门消息人士向俄媒体透露,商谈中涉及的卫星数量有可能很大,因为中国伙伴最初建议在俄罗斯境内安装大约十个“北斗”站,覆盖面积从乌拉尔到远东,同时准备在中国境内安装同样数量的“格洛纳斯”站。

格洛纳斯系统和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广阔合作前景,而且格洛纳斯系统更侧重于较北纬度,而中国北斗系统适用于较南纬度。将二者进行互补,可以创建规模最大、最有竞争力的导航系统。”

5月末,巴基斯坦与中国签署了在其境内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的协议。至此,巴基斯坦成为亚洲泰国、老挝、文莱和缅甸之后使用“北斗”的第五个国家。

“北斗”在亚太地区导航市场存在的不断扩大,是中国对美国技术的严重挑战。巴基斯坦和泰国一样,均是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伙伴。但无论是伊斯兰堡还是曼谷,都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的“北斗”。

2012年12月末,中国向亚洲国家提出建议,愿就路线、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以及借助于导航卫星发送文字材料提供自己的服务。2013年3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前就已经获知,中国的“北斗”将把GPS排挤出去。所有这些,尚需一年时间来进行细节方面的协商。其中包括,为了提高系统的精准度,将在巴基斯坦建设地面站网络,以便加大信号的强度。

中国系统将不仅在民用领域使用,这一点也得到了的间接证明。巴基斯坦去年年末首次公开宣布对中国的“北斗”感兴趣,而且军方也给出信息,不排除在军事领域使用该系统。军方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解释说,美国与巴基斯坦一旦关系再度紧张,可在任何时间让GPS系统失灵。

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这样指出,那些倾向于中国“北斗”的人,与美国相比,对中国要更为信任。

他说:“中国向亚洲国家提议使用‘北斗’,显然是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盟友。那么,即使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关闭该系统。或者事先商定,该系统将只在和平时期使用。可以说,中国试图借助于此项技术,把这些国家与己相捆绑。美国也是这样运作的。”

不管怎样,中国“北斗”已在亚洲成为GPS之后的第二大精度可达几厘米的系统。据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耶夫谢耶夫估计,在最近一些年中,中美系统将展开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可能是,两国将把影响范围瓜分掉。

他说:“亚洲国家将平行使用中美系统,也许还将使用其它卫星导航系统。这可以避免被某个系统关停的窘境,比如与中国一旦发生某种冲突。我觉得,其它竞争对手也将与‘北斗’分庭抗礼。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也不想在该领域完全受制于美国,担心美国人或使用停摆GPS的由头来为己牟利。”

4月末,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共同发展导航系统的建议。为此正在设立跨国工作组,从事格洛纳斯和“北斗”的技术发展工作。

目前,已经进行了首批磋商。种种迹象表明,双方对建立统一导航信息空间感兴趣。同时,双方还基于格洛纳斯和北斗技术,准备在俄、中及第三国共同发展和推出产品及服务。

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其有能力向美国的军事优势发出严肃的挑战。但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卫星集群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一点也促使北京与俄罗斯在这些方面进行协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正式开始在亚太地区提供服务。预计2020年前中国将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任务。

美国航天局报告指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

东升西点


建坝之前的1987年和建坝之后的2006年之比较 (美国航天局图)

NASA的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在2003年蓄水水位从66米提升到135米之后,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土地使用变化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降水,减少了三峡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这项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而不是三峡建设专家组给出的10公里。

继续阅读“美国航天局报告指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

火星时间钟

东升西点


来源:Universe Today

前面我讲过一个故事:“第一块火星日手表的诞生”,但这块手表可不便宜:295美元。如果你买不起得话又特别想生活在火星时间里,那没关系。只要你有谷歌的 Android 或者苹果的 iPohone,你就可以得到一个火星时间钟。

继续阅读“火星时间钟”

第一块火星日手表的诞生

东升西点


来源:美国航天局喷射推进实验室

火星日比地球日多39分钟。这对於大多数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美国航天局喷射推进实验室 (JPL) 的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来说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必须跟踪在火星表面上的火星车,所以他们每天上班的时间都要向后推迟39分钟。那么能不能有一块 按照火星日运行的手表呢?

继续阅读“第一块火星日手表的诞生”

搭乘俄国火箭去火星不成反被俄指责

东升西点


俄“天顶”运载火箭

俄罗斯火星探测器未能进入正确轨道,使得中国的“萤火一号”飞火星的梦想破碎。据说这个项目
是俄罗斯主动邀请中国参与一个搭载,按说这应该是在俄罗斯在有空余空间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一点似乎就足够让人回味的了。俄国人有空余的地方不会搭载点自己的卫星?哪怕是空在那里也能节省点燃料啊。

继续阅读“搭乘俄国火箭去火星不成反被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