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行研制的运输机C-X成功首飞

1月26日,日本自行研制的运输机C-X成功首飞。日本自己将C-X列为中型运输机,但从性能指标来推测,C-X实际上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日本的暗度陈仓之举。

1月26日,日本自行研制的运输机C-X成功首飞。日本成为继美俄之后,全球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日本自己将C-X列为中型运输机,但从性能指标来推测,C-X实际上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 

C-X是由日本川崎重工牵头研制,其他如富士、三菱、新明和等航空工业公司参与研制。值得指出的是,其采用与所谓次期反潜机同时研制的方针,同时在许多部件和设备都可能通用的办法来加快飞机的研制进度。 “P-X”项目下的新型反潜巡逻机P-1与“C-X”系列运输机相比,占机体总重15%的部件可通用,如机翼外翼、水平尾翼等;航电系统的通用比例则高达75%,如飞行控制计算机、APU(辅助动力系统)等。零部件及设计通用,共节省研发经费250亿日元(约合3亿美元)。

2000年,日本防卫厅决定研制C-X/P-X;2003年确定飞机的总体方案,并且确定C-X采用推力260千牛的CF6-80C2涡扇发动机。这型发动机也是空自E-767空中预警机、KC-767空中加油机等飞机的动力装置。2006年3月,试验机1号交付防卫厅测试,在进行静止状态下的强度实验时,试验机表现不佳,机体多处变形。该型机首飞原定于2007年夏,但在试飞前两个月,该机所用的美制铆钉被判定强度不足,需全部更换,总计3663处,严重拖累工程进度。因“C-X”计划一再延期,2008年的军方采购未能如期进行。此后,为优先考虑F-15战斗机升级,在2009~2010年度中,“C-X”采购预算被取消,防卫省安排该机可在2012年后装备部队,项目组也因此获得了充足的研发时间。

除美制C-5、俄制安-124等超大型战略运输机外,日制XC-2、美制C-17、欧盟A400M、俄制伊尔-76,是当今世界仅有的4款大型战术运输机。本次试飞的“XC-2”起飞总重141吨,安装有两台美制CF6-80C2涡扇发动机,总推力优于我军列装的俄制伊尔-76。载重方面,XC-2最大载重37.6吨,逊于美俄同类机型,但优于A400M。XC-2最大载重航程5600公里,巡航速度0.8马赫(1马赫为340米/秒),均优于美俄欧的3款同类机型。

C-X的机长43.9米,翼展44米,高14.2米;飞机空重60.8吨,正常起飞重量121吨,最大起飞重量141吨;最大载荷37吨,货舱尺寸为16×4×4米,航程5600公里/37吨载荷、8900公里/12吨载荷。其总体性能与空客最新研制的A400M运输机相近,除了基本的军用运输机外,日本还打算发展该机的电子侦察机、空中指挥控制机和民用运输机等型号。 

1、推力富裕的涡扇发动机 

首先其发动机推力高达260千牛,相之相比伊尔-76的D-30KP发动机的单台推力只有120千牛级,如此大的推力不但确保了C-X的载荷能力,也为飞机日后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换句话说,即使不考虑修改翼型,就是单纯的加大机翼翼展,增加机翼面积,就会提高C-X的载荷和最大起飞重量。 

先进的发动机也保证C-X有较大的载荷航程,从设计指标上看其在载重37吨的时候居然有5600公里的航程。与之相对应的伊尔-76T,在载荷为40吨的时候航程在3000公里左右;安70在载重为35吨的时候航程也只有3000公里。 

事实上,C-X的载荷航程指标与换装了CFM56发动机的伊尔-76MF大型运输机已经相差无几,后者在载重40吨时候航程为5200公里。而最新的空客A400M在载重为32吨的时候航程为5000公里,远不及C-X。 

由于采用了涡扇发动机,其巡航速度高达M0.8,高于安-70和A400M和M0.7的标准巡航速度,与伊尔-76MF大型运输机相近。 

2、货舱宽度大,装载适应性好 

还有就是其货舱尺寸,其宽、高达到4米,与A400M、安-70相同。从外形上看C-X显得特别的短粗,这实际上是现代运输机货舱发展的趋势,例如伊尔-76的宽、高只有3.4米,也就是说其装备适应性要明显低于载重还不如它的上述三种飞机。 

尽管C-X货舱长度只有16米,略小于A400M和安-70的19米,但是对于运输机来说加长机身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标准型的C-130J货舱长为12.2米,而加长型C-130J-30就增加到16.8米。另外一种飞机就是C-141A,由于其货舱容积的限制常常使飞机达不到最大起飞重量。为此,洛克希德公司根据美国空军的要求对270架C-141A进行改装,主要是加长机身,机翼前加长4.06米,机翼后加长3.05米,从而使货舱容积增加61.48立方米,装载能力提高30%。 

所以,C-X实质上就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而不是什么中型运输机。 

凭借强大的发动机做后盾,C-X可以非常容易的通过加长机身、加大翼展等方式,将载重提高到40吨。

C-X的负重能力约为C-130的两倍,满载运输航程超过6000公里。从日本的广岛到中国的乌鲁木齐,直线距离也仅4000多公里,可见C-X运输机的航程足以覆盖中国大部地区。此外,C-X的成功研制,还为日本航空自卫队改装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机型,提供了良好的大型平台。


 C-17  大运  伊尔76  A-400M    安70   运8 对比

  C-17 国产大运 伊尔76 A-400M 安70 运8
国别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欧洲 乌克兰 中国
最大起飞重量 260吨 200吨 200吨 141吨 130吨 60吨
最大荷载 70吨 约50吨(估计) 40吨 37吨 35吨 20吨
状态 已服役 研制中 已服役 研制中 研制中 已服役
 注:表中所选择的6种运输机均为对机场要求相差不大的机型。

 

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浅析日本C-X中型运输机

国产大飞机发展规划

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和产业化将经历三个阶段:

2009年至2014年,完成总装基地建设,并实现飞机研制保障能力;

2015年至2020年,将实现150座级单通道大型客机的批量生产;

2021年至2025年,将实现250座级双通道大型客机的批量生产。

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和产业化将经历三个阶段:

2009年至2014年,完成总装基地建设,并实现飞机研制保障能力;

2015年至2020年,将实现150座级单通道大型客机的批量生产;

2021年至2025年,将实现250座级双通道大型客机的批量生产。


国产C919飞机初步计划于2014年底至2015年中实现首飞,并在2016年投入市场。

  2009年是C919大飞机项目的“研制年”和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完成C919大型客机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国内外供应商发出系统工作包招标书并基本确定供应商;完成初步总体技术方案评审;完成工艺总方案、装配协调方案初稿和工艺设计规范;完成展示样机技术准备、机头物理样机制造、初步数字样机构建和全机标准规范体系规划。

  根据飞机研制的一般规律,“预发展”大约需要2年时间,而此后约5年将经历详细设计、全面制造、适航取证等阶段。


 2009年12月28日,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开工奠基,预计在2012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能力建设和大型客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包括浦东基地和大场基地两个部分。其中浦东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占地约267万平方米(约合4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包括科研办公区、生产准备区、零件制造区、部件装配和总装区、整机喷漆区、飞机试飞区、辅助配套区,以及园区道路、中央绿地、配套绿地和停车场等区域。

        浦东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将建设物流中心、复合材料中心等零件制造中心,部装厂房、总装厂房、整机喷漆中心以及试飞站等,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商飞公司希望到2013年形成C919大型客机研制保障能力,到2016年形成C919大型客机年产20架及ARJ21系列飞机年产50架批产能力。同时,浦东基地将为ARJ21的发展型机型和250座级双通道大型客机的研制预留空间。


 总装制造中心是商飞公司重点建设的三大中心之一,是商飞公司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承担着大型客机、新支线飞机两大系列型号总装制造任务。商飞公司规划在上海集中建设总部基地以及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三大中心。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已经在浦东张江开工建设,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3000名员工在中心工作。这个设计研发中心,主要就是负责大型客机、支线飞机的研制和民用飞机相关设计技术的研究。 

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落户在浦东张江地区,是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的,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由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名而来。

  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是国内大中型民用飞机设计研究机构,曾成功设计了我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飞机,全程参加了美国麦道公司超高涵技术任务及国际合作项目,出色完成了中美合作生产的35架MD-82/83和2架MD-90干线客机联络工程和适航任务。

  大飞机的客服中心已经落户上海闵行紫竹园。定位主要是为ARJ21建立备件中心、客服培训基地等项目。


 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启动动力装置选定CFM研发的LEAP-X1C发动机

1937年南京,你安息了吗?

沉痛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多万遇难同胞……

南京大屠殺,是抗日戰爭時期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及其郊区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纵火搶掠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日军攻占南京后6个星期之内杀害的平民和战俘在20万人以上,日军攻占南京后一个月内强奸妇女约2万起,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南京军事法庭提出遇难者总人数在30万人以上。学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杀”只为期六个星期。“南京大屠杀”不只是六个星期,虽然这六个星期的屠杀最为严重。

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史实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殺

南京下关码头尸体堆积如山

 

南京下关码头尸体堆积如山(村濑森安(Murase Moriyasu,南京大屠杀参與者)拍摄)

Nanking Massacre

 

沉痛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多万遇难同胞……

 

失败者你失去了全部!

伊尔-76的主要缺点

伊尔-76的缺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临界翼,运载/起飞重量比低.2、货舱宽度和高度小,装载适应性差.3、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耗油大、噪声大.4、航电系统落后

 

伊尔-76的缺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临界翼,运载/起飞重量比低

伊尔-76的机翼、结构比较落后,升力系数较小,升阻比较低一、气动、结构比较落后。由于设计年代较早,伊尔-76仍旧采用比较落后的临界翼,而不是现代新型运输机普遍采用的超临界翼。临界翼让伊尔-76飞机升力较小,同时机翼的结构重量增加,加上飞机大量采用传统金属材料,因此飞机的结构重量较大,载重偏低。前面说过,伊尔-76的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00吨,载重只有40吨;而美国的C-17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60吨,载重已经超过70吨。前苏联新研制的安-70,由于采用了超临界翼和提高复合材料使用的比例,也让其在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30吨的情况下,载重超过35吨。

2、货舱宽度和高度小,装载适应性差

货舱偏小,伊尔-76的货舱尺寸为长20米×宽3.46米×高3.40米,容积为200立方米左右,由于宽度和高度较低,容积相对比较有限。特别是运载新型装甲车辆时就显得比较局促,这些车辆往往装备有齐全的观瞄、附加装甲,体积比较高大。

而C-17的货舱长×宽×高为26米×5.49×4.11米,容积高达500立方米以上。伊尔-76的货舱容积甚至还低于安-70和A400M,后两者的货舱的高度和高度都在4米左右,而长度接近伊尔-76的货舱,因此容积都在300立方米以上。这样伊尔-76在最大起飞重量是安-70和A400M差不多一倍的情况下,货舱容积居然比两者要小近三分之一,所以伊尔-76对于装载适应性是非常落后的。

 

3、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耗油大、噪声大

伊尔-76采用的D-30KP发动机是第一代小涵道涡扇发动机注意其发动机比较细长三、发动机落后,伊尔-76采用的D-30KP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小、耗油量大、噪声大,以于许多欧美国家拒绝伊尔-76的降落。

4、航电系统落后

伊尔-76的航电系统落后,仪表多为传统指针式仪表四、航空电子落后,KJ-2000飞行仪表仍旧以老式的指针仪表为主,而KJ-200已经实际上了玻璃化座舱,这种情况下结果就是伊尔-76的空勤人员多达7人,而现代运输机只需要2人。

外媒:中国加紧研制第四代战机

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第四代战机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飞机起降性能有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战机的现有观念。

中国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披露,中国正紧锣密鼓地研制第四代战机,可能很快要进行首飞。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披露,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第四代战机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飞机起降性能有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战机的现有观念。

两大难题要攻关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国第四代战机存在两个重大难题需要攻关,即发动机和雷达。第四代战机所需要的发动机,尤其在试验阶段,可能还是需要与俄罗斯合作,甚至进口俄罗斯制造的改良型AL—31FN涡扇发动机;第四代战机所需要有源相控阵雷达也需要和俄罗斯合作。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第四代战机,2006年第三代战机歼—10开始列装部队后,中国航空界加快了第四代战机、大型运输机等空军重点项目的研制进度。何为荣披露第四代战机很快将首飞,表明中国在大推力涡扇航空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两项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第四代战机不一定要使用俄罗斯的发动机,中国自己生产的“太行”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也有可能担负为第四代战机提供动力的大任。至于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国今年国庆期间亮相的“空警-2000”预警机,使用的就是国产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表明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消息说,中国第四代战机歼—14将于明年首飞。

另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中航飞机公司总经理胡晓峰几天前对媒体说,中国200吨级(起飞重量)空军军用大飞机正在加紧生产制造,各项性能也处在紧张的调试阶段,预计具体的实物飞机将在今年年底亮相。

胡晓峰说,这个新型飞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全部由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独立完成,它将是中国最大的军用大飞机。

北京有关人士指出,中国空军目前最大运输机一般只能装载50吨,与美国、俄罗斯有很大差距,投送能力不足也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一旦批量拥有大飞机,将是中国军队投送能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空军开始向大国空军迈进。

 

战机的四代划分

上世纪40年代中期喷气式战机出现以来,西方国家将战机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是亚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86、苏联的米格-15等;第二代是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4、苏联的米格-21;中国的歼-7等;第三代是强调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6,F-15,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中国的歼-10等。

第四代战机是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和信息化作战能特征的新一代战机。目前国际上已经投入使用的第四代战机以美国的F-22“猛禽”战机为主要代表,美国还在研制另一种第四代战机F-35。俄罗斯和印度也宣布将联合研发第四代战机(俄罗斯叫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