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的拳头–舰载机

各国航母的舰载机和它们的编成方式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

     航母的巨大打击威力要靠它所携带的舰载机来体现,舰载机是航母编队最核心的部分,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航母,舰载机是其进攻的“拳头”,其性能几乎可以决定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按使命分为战斗机(歼击机、强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按起落原理分为普通舰载机、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各国在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选择上也大不一样。凭借海上优势,美航母几乎没有够分量的海上对手,倒是对地攻击任务日益繁重,因此美国航母不再装备专门的防空战斗机F-14“雄猫”,而选择了防空和对地兼顾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之下,俄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任务主要由舰队中的水面战舰担任,苏-33舰载战斗机则侧重于防空作战。为了保证航母上有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印度则为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选择了轻型米格-29战斗机,而非性能更优越的苏-33重型战斗机。

     除了战斗任务,不同类型的舰载飞机还担负着预警指挥、反潜以及运输补给等重任。舰载预警机是航母的“千里眼”,它能决定航母编队能看多远。美国航母装备的E-2C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0千米,而且还能远离航母数百千米进行预警,这是舰载“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所不能比拟的。舰载反潜机是航母的“护身符”。类似S-3 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依靠其长航时和远航程可完成舰队外层反潜任务。而舰载反潜直升机则可以对航母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

   各国航母的舰载机和它们的编成方式不尽一致,但最能体现航母实力的莫过于美国大型攻击航母所携带的舰载机联队。美国海军的舰载机联机一般由8-10个中队组成,整个联队约有80架飞机和2000余名士兵,指挥官为上校联队长,中队设正副中队长各一名,中队长为中校军衔。

    在历史上,根据作战使命和航母的实际情况,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曾使用过多种编成形式,如“珊瑚海航母型”、“肯尼迪航母型”、“罗斯福航母型”、“常规型”等,而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三种形式。

其一为“过渡型”,它包括有9个飞行中队:2个F-14A“雄猫”战斗机中队(共20架);2个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中队(共20架); 1个A-6E“入侵者”重型攻击机中队(16架,含4架KA-6D加油机);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共4架);1个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中队(共4架);1个S-3B“北欧海盗”反潜机中队(共6架);1个SH-3“海王”(或SH-69F“拉姆普斯”)中队(共8架),共78架作战飞机。另载有C-2A运输机等支援飞机。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就是以这种舰载机联队与前苏联争霸大洋。

    其二称之为“兵力投送型”,它是在上述样式中增加4架F/A-18战斗/攻击机,其它没有变化。

最新编成样式被称为“标准型”,在1997年,美军现役的11个舰载机联队全部改为这种配置。计有:1个F-14“雄猫”战斗机中队,14架;2个 F/A-18C“大黄蜂”海军战斗/攻击机中队,24架;1个F/A-18A“大黄蜂”海军陆战队战斗/攻击机中队,12架;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4架;1个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中队,4架;1个S-3B“北欧海盗”反潜机中队,8架;1个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中队,5架;总共8个飞行中队,71架各型飞机。此外,还有2架HH-60H运输直升机。

航母上的运输机

    大型航母还会编制C-2这样的舰载运输机,承担重要货物运输任务。这些运输机主要用于岸舰之间及航母之间的货物运输。尽管大型核航母海上自持能力很强,但一艘航母出海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它上面的90架飞机和5000名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临时性的紧急的问题,象人员的调换、伤员的撤离、某些零部件和物品的急需等,这时,舰载运输机就是最方便的运输工具了。

    其它国家的航母一般是用直升机执行运输任务的,但对于美国拥有的重型航母来说,就需要航程远、速度快的固定翼运输机了。现役的美国航母运输机主要为C-2A型。该型运输机是由E-2“鹰眼”预警机改装而成的。1964年E-2服役的当年,C-2也进行了首次试飞,两年后开始批量生产,现有39架在美国海军中服役。该机在舰上弹射起飞时最大载重量是4530公斤,陆上滑跑起飞时为68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574公里/小时,航程1930公里。该型机在运送人员时可载运28名。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

中国媲美国际先进水准的攻击性武器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称,中国的主战坦克、底排增程技术、弹道修正技术、穿破甲弹技术等攻击性武器系统,都媲美国际先进水准。装甲武器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装甲车辆的“机动、火力、防护”三大性能,并初步建立起完整的装甲武器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称,中国的主战坦克、底排增程技术、弹道修正技术、穿破甲弹技术等攻击性武器系统,都媲美国际先进水准。装甲武器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装甲车辆的“机动、火力、防护”三大性能,并初步建立起完整的装甲武器体系。

  报告称,中国成功研制和应用大功率柴油机、快速燃烧、高增压、高温冷却等关键技术,使得主战坦克达到了可与世界先进装备抗衡的水准。

  中国目前拥有的最新主战坦克为99型,官方媒体在去年2月底首次刊发了“加强型”99A2主战坦克图片。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指出,99A2不但装甲升级,更在炮塔上面配备主动防护系统(APS)。

  俄罗斯媒体推测,99A2可能会装备中国已研制多年的140毫米口径火炮。这类火炮可以击穿包括美国M1A1在内几乎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前装甲。

  台湾《亚洲防务》刊物指出,99式系列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准,作战能力在一对一的前提下,足以与美国M1A2、德国“豹”2A6、英国“挑战者”2、法国“勒克莱尔”、以色列“梅卡瓦”4等当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较量。

  除了主战坦克,报告也表示中国的弹药技术在底排增程技术、弹道修正技术、穿破甲弹技术等领域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底排增程技术指的是根据气体热力学原理,在弹尾部加能、加热,提高这一空间的压力,从而减小底阻、增大射程。中国59式130毫米加农炮就是采用底排增程弹,射程从2万7000米增加到3万8000米,增程率达40%。

  报告说,在武器信息技术研究方面,中国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中国尚未完成武器平台的信息化建设,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也缺乏统一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准还有差距。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前端技术方面,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随着空中目标的多样化,空中威胁与日俱增,防空任务越来越重,报告指出中国应该建立起反导、反直升机和反固定翼飞机的防空武器体系。

对于未来的发展,报告指出,电磁炮、电热炮、速射炮、用于侦查和排雷的武装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化系统等新概念武器,相较于传统武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中国应该在保持传统武器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概念武器。

  报告说,中国的武器技术整体而言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准存在较大差距。

瓦良格不可能成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

瓦良格不可能成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

外电报道,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将作为航母试验舰在2008-09年投入使用。很多网友认为可能成为我国列装的第一艘航母。而且,相关的试验、训练设备已经采办完成。

itofly认为瓦良格不可能成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理由如下:

1.“瓦良格”号航母在交付给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武器系统、电子套件、或者推进系统,所以启动费用将很高昂。

2.“瓦良格”号航母在设计之初只符合前苏联的作战目的。

3. 瓦良格航母其内部的管道结构已经被严重腐蚀。乌克兰已对“瓦良格”号船体致命部位进行了连续爆破,修复这些受损部位所需成本远远大于直接建造新船。瓦良格由至少3道以上的纵向隔壁和多道横舱壁,实施全封闭隔离,而依照目前瓦 良 格的脆弱结构,只需要一、二枚反舰导弹就可以对其实施致使打击并诱发大面积火灾。

4.瓦良格航母滑跃式起降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大型的加油机、预警机根本不能起飞。

5.瓦良格号在开始设计的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动力装置都是已经确定的,所以轮机舱的大小、形状都是已经确定的,在我国没有可能引进“库”级航母使用的动力装置的前提下,仅为了适应瓦良格号的动力舱而重新研制新的动力系统完全是不现实的事情。

6.舰载机决定了航母的起降形式。苏-33可以在195米的跑道上飞起来,而我国还没有飞机可以实现。

7.配套系统的缺乏。中国只有完全掌握了航母级别的武器系统、电子套件、或者推进系统技术,才可能造航母。航母不可能装驱逐舰的武器、电子、推进系统。

综上,瓦良格不可能成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

中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二号三年内完成系统组网

2009年前后“北斗二号”将有12颗卫星发射升空,3年内完成系统组网,并具备基本的运行能力。

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发展到为全球服务。届时,由数十颗卫星组成的与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数组,可以轻松实现不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和传输信号的无源定位。

2009年前后“北斗二号”将有12颗卫星发射升空,3年内完成系统组网,并具备基本的运行能力。

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发展到为全球服务。届时,由数十颗卫星组成的与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数组,可以轻松实现不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和传输信号的无源定位。

较之目前仍在运行的“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可以有效避免遭受电磁干扰和攻击,实现无源定位。另外,在精确度方面,“北斗二号”也可以精确到“厘米”之内。

未来卫星导航不仅在军事,而且在交通运输、气象测报、国土测绘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北斗”将跨入第二代。图为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仿真图。

2003年12月,中国自行研发设计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运行,“北斗一号”精确度在10米之内。

中国航母不需要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

itofly个人认为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完全没有引入的必要!

首先:是因为近期石油价格暴跌,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才主动向中国推销这种战机。而这种飞机俄军现役装备数量也极少,俄国人都看不上的我们有无选择的必要。并且英国的鹞式、美国的AV-8的装备数量也不大。

其次:中国航母需要的是重型舰载战斗机夺取制空权,保卫自己的利益,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无法满足格斗的需要。

       近日媒体爆炒中国制造航母的消息,有消息称:

      中国2008年秋天完成了非核常规航母建造计划,并在海军总司令部设置了专署机构。
中国计划在2009年开工并在2015年之前完成两艘中型(5-6万吨)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还将继续对1998年购自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进行现代化改装,以将其用于人员培训目的。

     关于航母的舰载战斗机,有消息声称是:中国将购买大约50架俄制苏-33舰载战斗机用于装备本国航母。而近日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也成为了绯闻的主角。

     雅克141计划始于1975年,1989年首飞,两年后一架原型机坠毁,计划停止。雅克-141所用R-79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5.5吨,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9.5吨,最大平飞速度达1.7马赫,爬升率也不逊于常规起降战机,雅克-141性能远超英国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机。雅克141创下多项世界纪录:有效载重一吨时爬升到一万二千米只用一百一十六秒,载两吨时也只用一百三十秒,比一般非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也不差。但在1992年范保罗航展上西方专家指出,雅克-141与常规起降的舰载机相比,使用垂直起降的方式作战将付出损失载弹量和航程的代价。该机缺乏操纵性和灵活性,如果在舰上起飞,必须在有防热装置的甲板位置起降,否则会像损害跑道那样烧穿甲板。所谓垂直起飞,必须比最大起飞重量减少六吨载荷,即损失七百公里航程。所以俄军现役仅保留几十架「雅克–38」作舰载机,「雅克–141」只向第三世界推销求收回成本。

前苏联研制的雅克-141及雅克-38垂直起降战机,是为了装备前苏联没有弹射器的航母而设计,而美国由于拥有大批重型航母,AV-8这种战机只用在两栖攻击舰上,担任近距支援任务。有香港传媒认为中国短期内不会建造类似美国的常规起降型的重型航母,雅克-141可以作为过渡型舰载机,与苏-33和歼-10改作高低档搭配,在陆上,雅克-141也可以填补「歼十」,「苏–27」和「飞豹」与直升机之间的火力空缺。

     itofly个人认为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完全没有引入的必要!

    首先:是因为近期石油价格暴跌,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才主动向中国推销这种战机。而这种飞机俄军现役装备数量也极少,俄国人都看不上的我们有无选择的必要。并且英国的鹞式、美国的AV-8的装备数量也不大。

    其次:中国航母需要的是重型舰载战斗机夺取制空权,保卫自己的利益,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无法满足格斗的需要。

    再次:中国目前的科研、军事实力不支持全面展开的策略。目前中国还是把有限的钱和精力投入更需要的项目中,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

不要被俄罗斯当作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