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行研制的运输机C-X成功首飞

1月26日,日本自行研制的运输机C-X成功首飞。日本自己将C-X列为中型运输机,但从性能指标来推测,C-X实际上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日本的暗度陈仓之举。

1月26日,日本自行研制的运输机C-X成功首飞。日本成为继美俄之后,全球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日本自己将C-X列为中型运输机,但从性能指标来推测,C-X实际上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 

C-X是由日本川崎重工牵头研制,其他如富士、三菱、新明和等航空工业公司参与研制。值得指出的是,其采用与所谓次期反潜机同时研制的方针,同时在许多部件和设备都可能通用的办法来加快飞机的研制进度。 “P-X”项目下的新型反潜巡逻机P-1与“C-X”系列运输机相比,占机体总重15%的部件可通用,如机翼外翼、水平尾翼等;航电系统的通用比例则高达75%,如飞行控制计算机、APU(辅助动力系统)等。零部件及设计通用,共节省研发经费250亿日元(约合3亿美元)。

2000年,日本防卫厅决定研制C-X/P-X;2003年确定飞机的总体方案,并且确定C-X采用推力260千牛的CF6-80C2涡扇发动机。这型发动机也是空自E-767空中预警机、KC-767空中加油机等飞机的动力装置。2006年3月,试验机1号交付防卫厅测试,在进行静止状态下的强度实验时,试验机表现不佳,机体多处变形。该型机首飞原定于2007年夏,但在试飞前两个月,该机所用的美制铆钉被判定强度不足,需全部更换,总计3663处,严重拖累工程进度。因“C-X”计划一再延期,2008年的军方采购未能如期进行。此后,为优先考虑F-15战斗机升级,在2009~2010年度中,“C-X”采购预算被取消,防卫省安排该机可在2012年后装备部队,项目组也因此获得了充足的研发时间。

除美制C-5、俄制安-124等超大型战略运输机外,日制XC-2、美制C-17、欧盟A400M、俄制伊尔-76,是当今世界仅有的4款大型战术运输机。本次试飞的“XC-2”起飞总重141吨,安装有两台美制CF6-80C2涡扇发动机,总推力优于我军列装的俄制伊尔-76。载重方面,XC-2最大载重37.6吨,逊于美俄同类机型,但优于A400M。XC-2最大载重航程5600公里,巡航速度0.8马赫(1马赫为340米/秒),均优于美俄欧的3款同类机型。

C-X的机长43.9米,翼展44米,高14.2米;飞机空重60.8吨,正常起飞重量121吨,最大起飞重量141吨;最大载荷37吨,货舱尺寸为16×4×4米,航程5600公里/37吨载荷、8900公里/12吨载荷。其总体性能与空客最新研制的A400M运输机相近,除了基本的军用运输机外,日本还打算发展该机的电子侦察机、空中指挥控制机和民用运输机等型号。 

1、推力富裕的涡扇发动机 

首先其发动机推力高达260千牛,相之相比伊尔-76的D-30KP发动机的单台推力只有120千牛级,如此大的推力不但确保了C-X的载荷能力,也为飞机日后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换句话说,即使不考虑修改翼型,就是单纯的加大机翼翼展,增加机翼面积,就会提高C-X的载荷和最大起飞重量。 

先进的发动机也保证C-X有较大的载荷航程,从设计指标上看其在载重37吨的时候居然有5600公里的航程。与之相对应的伊尔-76T,在载荷为40吨的时候航程在3000公里左右;安70在载重为35吨的时候航程也只有3000公里。 

事实上,C-X的载荷航程指标与换装了CFM56发动机的伊尔-76MF大型运输机已经相差无几,后者在载重40吨时候航程为5200公里。而最新的空客A400M在载重为32吨的时候航程为5000公里,远不及C-X。 

由于采用了涡扇发动机,其巡航速度高达M0.8,高于安-70和A400M和M0.7的标准巡航速度,与伊尔-76MF大型运输机相近。 

2、货舱宽度大,装载适应性好 

还有就是其货舱尺寸,其宽、高达到4米,与A400M、安-70相同。从外形上看C-X显得特别的短粗,这实际上是现代运输机货舱发展的趋势,例如伊尔-76的宽、高只有3.4米,也就是说其装备适应性要明显低于载重还不如它的上述三种飞机。 

尽管C-X货舱长度只有16米,略小于A400M和安-70的19米,但是对于运输机来说加长机身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标准型的C-130J货舱长为12.2米,而加长型C-130J-30就增加到16.8米。另外一种飞机就是C-141A,由于其货舱容积的限制常常使飞机达不到最大起飞重量。为此,洛克希德公司根据美国空军的要求对270架C-141A进行改装,主要是加长机身,机翼前加长4.06米,机翼后加长3.05米,从而使货舱容积增加61.48立方米,装载能力提高30%。 

所以,C-X实质上就是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而不是什么中型运输机。 

凭借强大的发动机做后盾,C-X可以非常容易的通过加长机身、加大翼展等方式,将载重提高到40吨。

C-X的负重能力约为C-130的两倍,满载运输航程超过6000公里。从日本的广岛到中国的乌鲁木齐,直线距离也仅4000多公里,可见C-X运输机的航程足以覆盖中国大部地区。此外,C-X的成功研制,还为日本航空自卫队改装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机型,提供了良好的大型平台。


 C-17  大运  伊尔76  A-400M    安70   运8 对比

  C-17 国产大运 伊尔76 A-400M 安70 运8
国别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欧洲 乌克兰 中国
最大起飞重量 260吨 200吨 200吨 141吨 130吨 60吨
最大荷载 70吨 约50吨(估计) 40吨 37吨 35吨 20吨
状态 已服役 研制中 已服役 研制中 研制中 已服役
 注:表中所选择的6种运输机均为对机场要求相差不大的机型。

 

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浅析日本C-X中型运输机

伊尔-76的主要缺点

伊尔-76的缺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临界翼,运载/起飞重量比低.2、货舱宽度和高度小,装载适应性差.3、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耗油大、噪声大.4、航电系统落后

 

伊尔-76的缺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临界翼,运载/起飞重量比低

伊尔-76的机翼、结构比较落后,升力系数较小,升阻比较低一、气动、结构比较落后。由于设计年代较早,伊尔-76仍旧采用比较落后的临界翼,而不是现代新型运输机普遍采用的超临界翼。临界翼让伊尔-76飞机升力较小,同时机翼的结构重量增加,加上飞机大量采用传统金属材料,因此飞机的结构重量较大,载重偏低。前面说过,伊尔-76的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00吨,载重只有40吨;而美国的C-17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60吨,载重已经超过70吨。前苏联新研制的安-70,由于采用了超临界翼和提高复合材料使用的比例,也让其在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30吨的情况下,载重超过35吨。

2、货舱宽度和高度小,装载适应性差

货舱偏小,伊尔-76的货舱尺寸为长20米×宽3.46米×高3.40米,容积为200立方米左右,由于宽度和高度较低,容积相对比较有限。特别是运载新型装甲车辆时就显得比较局促,这些车辆往往装备有齐全的观瞄、附加装甲,体积比较高大。

而C-17的货舱长×宽×高为26米×5.49×4.11米,容积高达500立方米以上。伊尔-76的货舱容积甚至还低于安-70和A400M,后两者的货舱的高度和高度都在4米左右,而长度接近伊尔-76的货舱,因此容积都在300立方米以上。这样伊尔-76在最大起飞重量是安-70和A400M差不多一倍的情况下,货舱容积居然比两者要小近三分之一,所以伊尔-76对于装载适应性是非常落后的。

 

3、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耗油大、噪声大

伊尔-76采用的D-30KP发动机是第一代小涵道涡扇发动机注意其发动机比较细长三、发动机落后,伊尔-76采用的D-30KP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小、耗油量大、噪声大,以于许多欧美国家拒绝伊尔-76的降落。

4、航电系统落后

伊尔-76的航电系统落后,仪表多为传统指针式仪表四、航空电子落后,KJ-2000飞行仪表仍旧以老式的指针仪表为主,而KJ-200已经实际上了玻璃化座舱,这种情况下结果就是伊尔-76的空勤人员多达7人,而现代运输机只需要2人。

外媒:中国加紧研制第四代战机

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第四代战机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飞机起降性能有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战机的现有观念。

中国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披露,中国正紧锣密鼓地研制第四代战机,可能很快要进行首飞。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披露,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第四代战机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飞机起降性能有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战机的现有观念。

两大难题要攻关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国第四代战机存在两个重大难题需要攻关,即发动机和雷达。第四代战机所需要的发动机,尤其在试验阶段,可能还是需要与俄罗斯合作,甚至进口俄罗斯制造的改良型AL—31FN涡扇发动机;第四代战机所需要有源相控阵雷达也需要和俄罗斯合作。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第四代战机,2006年第三代战机歼—10开始列装部队后,中国航空界加快了第四代战机、大型运输机等空军重点项目的研制进度。何为荣披露第四代战机很快将首飞,表明中国在大推力涡扇航空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两项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第四代战机不一定要使用俄罗斯的发动机,中国自己生产的“太行”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也有可能担负为第四代战机提供动力的大任。至于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国今年国庆期间亮相的“空警-2000”预警机,使用的就是国产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表明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消息说,中国第四代战机歼—14将于明年首飞。

另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中航飞机公司总经理胡晓峰几天前对媒体说,中国200吨级(起飞重量)空军军用大飞机正在加紧生产制造,各项性能也处在紧张的调试阶段,预计具体的实物飞机将在今年年底亮相。

胡晓峰说,这个新型飞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全部由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独立完成,它将是中国最大的军用大飞机。

北京有关人士指出,中国空军目前最大运输机一般只能装载50吨,与美国、俄罗斯有很大差距,投送能力不足也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一旦批量拥有大飞机,将是中国军队投送能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空军开始向大国空军迈进。

 

战机的四代划分

上世纪40年代中期喷气式战机出现以来,西方国家将战机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是亚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86、苏联的米格-15等;第二代是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4、苏联的米格-21;中国的歼-7等;第三代是强调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6,F-15,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中国的歼-10等。

第四代战机是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和信息化作战能特征的新一代战机。目前国际上已经投入使用的第四代战机以美国的F-22“猛禽”战机为主要代表,美国还在研制另一种第四代战机F-35。俄罗斯和印度也宣布将联合研发第四代战机(俄罗斯叫第五代)。

中国主要无人侦察机简介

中国主要无人侦察机简介

“无侦-5”无人侦察机(也称“长虹-1”无人机)

“无侦-5”以美国AQM-34N“火蜂”无人侦察机为基础。这款机型将为中国提供进一步推动无人机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击落了大量喷气式无人侦察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对该款无人机进行逆向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无人侦察机。在由机身、光学摄像传感器套件、涡轮喷气发动机以及地面站等构成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在1972年完成了一个无人机原型,之后又在1976年完成了两个无人机原型。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设计的一款无人机通过认证,并于1981年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这一款无人机便是“无侦-5”无人机。

“无侦-5”无人机是空射型无人机,在4000米至5000米之间的高空被发射之后,该型无人机会爬升至17500米的作战高度,那时其飞行时速可达800公里。最初,该型无人机经由改装后的图-4“公牛”轰炸机发射,之后又改为Y-8E涡轮支架运输机。由于缺乏实时数据链,“无侦-5”无人机续航时间仅为3小时,而且仅能在白天执行侦察任务,如果不进行现代化升级,那么这种无人机将无法继续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实时数据链及控制,“无侦-5”无人机必须呆在其预定轨道上飞行,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战术环境。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成功的利用无人机执行了一系列侦察任务。在此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无侦-5”无人机进行了改进,并重新将之命名为“无侦-5A”无人机。“无侦-5A”无人机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及惯性导航系统,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翔龙”无人机(成都飞机公司)

作为最新设计之一,成都飞机公司“翔龙”无人机在2006年珠海航空展上首次亮相。其尺寸、喷气发动机、进气设置和机翼形状都与美国RQ-4“全球鹰”类似,这说明这款无人机也可用于执行高空长航时侦察任务。实际上,据报导其飞行高度可达18000米,仅稍稍低于“全球鹰”。据匿名消息来源称,该机已于2008年底完成高速滑行测试,并定于2009年初进行首飞。

“翔龙”无人机的进气口和发动机都位于“V”形尾翼之间的后机身顶部,比“全球鹰”的要小得多。不过,据中国媒体报道,这种无人机比“全球鹰”无人机飞行速度要快,时速可达750公里左右,航程达7000公里。有报道称,该机起飞重量为7500公斤,任务载重650公斤,起飞重量稍轻于“全球鹰”,且载重量较轻(以RQ-4B“全球鹰”无人机为例,最大起飞重量为14640公斤,载重为1360公斤)。由于“翔龙”无人机的航程相对有限,所以据信它仅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作战。

WZ-2000“千里眼”无人侦察机(贵州航空航天集团,也被称为“WZ-9”)

与“翔龙”相似,WZ-2000无人机似乎也是以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为设计基础,拥有“V”形尾翼,后部机身顶部装有涡轮风扇发动机。不过,WZ-2000体积较小(长7.5米、翼展9.8米),且拥有出色的隐身性能。作为一款老式无人机,WZ-2000无人机早在2003年12月的时候完成了首飞,并于2004年8月完成了机载遥感系统测试。

虽然WZ-2000无人机体型较小,但据称其升限达18000米、最大时速800公里,然而续航时间却仅为3小时。据报道,该款无人机配备热成像摄影机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任务荷载。其侦查数据通过鼻翼内卫星通信天线对外传输。

ASN-206 / ASN-207无人机(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

ASN-206无人机是中国早期进行的高级战术无人机项目之一,而且还是成功进入解放军部队服役的为数不多的无人机之一。这款轻型、近距、战术多用途无人机由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于1994年研发,并于1996年实现批量生产。据未证实消息称,以色列Tadiran Spectralink有限公司曾参与无人机的研发过程。据报道,ASN-206无人机可携带多种任务荷载,因而可执行诸如昼夜空中侦察、电子战和电子对抗(EW/ECM)、战地侦查、边界巡逻和核辐射采样等任务。

双翼ASN-206无人机由HS-700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由数字飞行控制管理操作系统控制。ASN-206无人机是中国无人机研发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是因为它可以提供实时侦察信息,而老式无人机则需要提取才能获得收集到的数据。

在国庆大阅兵无人机方队中,ASN-207无人机处于领队位置。它是ASN-206无人机的改进机型。有报道称ASN-207无人机的性能远远超越了ASN-206无人机,前者续航时间及任务荷载都是后者的两倍,且最大航程可达600公里。这两种机型特别容易区分,这是因为ASN-207无人机前部配备有蘑菇型接收天线,可从地面站接收飞行指令。

攻击无人机/无人战斗机(UCAVA)

“哈比”无人机(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

“哈比”无人机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建造,是中国无人机研发技术的另一重要来源。中国曾于1994年从以色列采购了数目不详的该款无人驾驶战斗机,此举严重影响了美以外交关系,在两国之间引发了信任危机。到2004年的时候,美国又因中国在军事演习中使用“哈比”无人机,敦促以色列停止所有对华军售。

“哈比”并不是典型的无人机,而是一种被称为“闲游飞弹”的武器系统。这款无人机由螺旋推进器提供动力,并可从地面车辆或水面战舰上发射。此外,它还可在任务区域巡盘旋飞翔一段时间,定位并识别高价值目标。在攻击目标时,“哈比”无人机首先向目标俯冲,然后引爆32公斤高爆弹头将之摧毁,在此之前,无人机的传感器可收集有价值信息。这款无人研发用于执行探测、追踪和破坏雷达发射器等任务(比如敌军雷达和地对空导弹炮台),且不受昼夜和天气影响。

CH-3中空长航时无人战斗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CH-3中空长航时无人战斗机样机曾在2008年珠海航展展出,但由于设计复杂,目前尚未投产。该机由螺旋推进器提供动力、机身为鸭式设计,即尾翼位于主翼之前。此外,靠近主翼基部的下部机身携带有大型传感器。从样机来看,该机设计用于携带两枚空对地导弹(如AR-1空对地导弹)。

“暗剑”无人战斗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暗剑”无人战斗机(UCAV)曾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亮相。该机机身扁平,采用鸭式前翼设计方式,翼展较大,且具备超音速、高机动等特性。“暗剑”机身下方的大型进气口暗示出了该机在高速、灵活和攻角等方面的一些特性,并进一步显示该机应由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

歼-11B重型战机将亮相建国60周年阅兵

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与歼-10轻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空军将在国庆阅兵式上展出100多架飞机,包括歼10、歼-11B和空中加油机等机型。

刘大响透露,目前部分歼-11B战机已装备了国产发动机。他说,官方已出台八大政策来支持航空动力系统的发展,相信到2030年,中国的飞机发动机会追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J11三视图

据有关人士介绍,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与歼-10轻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

1995年,俄罗斯授权中国在沈阳组装200架苏27重型战机。在中国组装的苏27被称为歼11,是1990年代中国最先进的战机。但随着国际航空技术的发展,中国发现苏27战机的性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于是在组装100架歼11后开始国产化创新改进。

近年来,中国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上,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用于改进歼-11的不足,适应新的作战任务和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歼-11的国产化,并在边组装、边改进,边创新的基础上,研发出歼-11B战机。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分析,歼-11B比苏-27提高了隐身性能,雷达反射面积由15平方公尺减少到4平方公尺;该机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机体寿命比原来增加1万小时,重量减少700公斤;歼-11B能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六个,而早期的苏-27只能攻击两个;歼-11B还比苏-27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从而成为真正的多功能战机。

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自主研发战机的难题,歼11B战机装备中国自主生产的发动机,意味着这款性能先进的战机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将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 歼11B战机装备的国产发动机是中国一航公司历经18年艰苦攻关研发出的“太行”涡扇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