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航母的传闻

1. 中国获得了前苏联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图纸
2. 瓦良格的改装
3. 成飞的“联合攻击战斗机” 舰载无人驾驶战斗机

本文汇总了几条关于中国航母的传闻,供军事爱好者参考。

1.     中国获得了前苏联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图纸

《朝日新闻》:中国已经获得了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设计图纸,该航母是前苏联计划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被命名为1153型,其尺寸与 “尼米兹”级相当,但前苏联的解体使其未及完工即遭拆毁。1153型的满载排水量高达78000吨,能够搭载至少60架战斗机和直升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型航母首次设计安装了蒸汽弹射器。

2.     瓦良格的改装

2008年12月出现在互联网上的照片则显示,“瓦良格”号的舰艏部分和远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已经被拆除。如果这是为了扩容,那么“瓦良格”号的舰载机数量有可能会提高1/3,即从22架苏-33提高到28~30架。

“瓦良格”号前部甲板下隐藏有反舰导弹发射管,虽然大大增强了单舰作战能力,但严重影响了机库容积。

3.     成飞的“联合攻击战斗机” 舰载无人驾驶战斗机

中国的无人机设计和制造部门在过去的十年中进步神速,再加上目前正在组建中的“北斗Ⅱ”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海军最终很可能会得到一款性能出色的舰载无人驾驶战斗机。

成飞公司正在考虑研制一款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相类似的产品。解放军将很可能会拥有一种F-35级的战斗机,包括常规起降型和垂直/短距起降型,其中后者将毫无疑问被部署到海军水面战舰上。

据传,中国海军计划建造6艘最新式的081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该舰应当具备搭载少量“中国版F-35”的能力。在攻击型潜艇和陆基战斗机的配合下,小型航母能够有效保卫海南岛以南甚至台湾以东的近海海域,从而节约大型航母宝贵的作战资源,使其能够在更远的地区充分发挥战略作用。

美航母贴身警卫拖曳声纳与中国潜艇相撞

美国在西太平洋水域的战略思想是确保海军能够畅通无阻进入西太平洋水域来确保东亚盟邦的安全。从长远来看,美中两国在这两种不同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将进行“能力竞赛”。中国“反进入”的能力来抗衡美国的需要确保进入的能力。这两种力量的较量,体现在日前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与美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海底声纳相撞事件,以及数年前南中国海美中军机擦撞事件。可见中美撞舰绝非偶然。

61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上周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拖曳声纳与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相撞。事发时,“约翰•麦凯恩”号在国际海域进行“例行作业”。

美国伯克级的神盾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在菲律宾附近海域参加演习,其拖拽的声纳设施被中国潜艇撞坏。美国防部官员说,「麦凯恩号」的声纳拖拽设施虽然发生问题,但两船并没有碰撞。当时「麦凯恩号」驱逐舰正在同四艘美国战舰演习,「目的是熟悉作战环境和海域,显示同东南亚海军协同作战的可能性」。

美国在西太平洋水域的战略思想是确保海军能够畅通无阻进入西太平洋水域来确保东亚盟邦的安全。从长远来看,美中两国在这两种不同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将进行“能力竞赛”。中国“反进入”的能力来抗衡美国的需要确保进入的能力。这两种力量的较量,体现在日前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与美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海底声纳相撞事件,以及数年前南中国海美中军机擦撞事件。中美撞舰绝非偶然。

约翰麦凯恩号从2001年开始就常驻东亚,其母港为日本横须贺,隶属美军第7舰队第5航母打击群第15驱逐舰中队,被称作是美军航空母舰的贴身警卫 约翰麦凯恩号属于阿利·伯克型驱逐舰,是一种区域防空舰,可以携带拖曳声纳,而使用拖曳声纳的目的就是从较远距离发现潜艇

拖曳声呐也称拖曳线列阵声呐,是将水下听音器固定在电缆上,拖在舰艇尾后以探测水下目标,可用于截获潜艇噪声并进行远程监视、测向和识别。整个系统通常由线列基阵、拖曳电缆、收放装置和绞盘、机柜等组成。战术型拖曳声呐通常装备于反潜舰和潜艇,总长可达1000至2000米,探测距离50至100海里(1海里=1852米)。

拖曳声呐发出的高强度声波,可使数百公里外的海水产生震荡。这种噪音轻则扰乱海洋生物的洄游,重则导致它们丧失听力甚至死亡,堪称“生态杀手”。

拖曳声呐型号是SQS-53C,它集成了探测、分类和交战等子系统,展开后可长达1700米,造价大约为2000万美元。拖曳声呐可以在舰尾拆卸,被撞后一般不会影响舰体安全,但是也有可能在失控后由于惯性向舰尾收拢,卷进军舰的螺旋桨。潜艇螺旋桨被声纳缠住,危险就大了,潜艇会有船死人亡的麻烦。潜艇螺旋桨是唯一的动力,而声纳拖拽绳索有3寸半的直径,一旦缠住螺旋桨,就会造成损害,潜艇失去动力,必然下沉,后果不堪设想。

6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政府没有接到情况报告。

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建首艘航空母舰“北京”号

中国已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造船基地的三号船坞开建兴建首艘航空母舰,首艘航母命名为“北京”号。

中国已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造船基地的三号船坞开建兴建首艘航空母舰,首艘航母命名为“北京”号。

香港《文汇报》报道,有消息称,中国建造航母,料以美俄两国现役航母为蓝本,并参照英法未来的航母计划。中国航母不会是单一性质的反潜航母,或者是防空航母,而可能是具有足够强大战力,能够制海、制空,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打赢一场局部战争的能力。

“北京”号属中型航母,满载排水量约为6.5万吨,与英国未来的航母伊利莎白号、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及其后继舰瓦良格大体相当,比有些国家如印度的未来航母、俄罗斯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吨位要大很多。

专家指出依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满载排水量3.5万吨以下的为轻型航母,6.5万吨以下的为中型航母。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属于中型之上,介于中型和大型航母之间,起点不低。

外界估计,以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为参照,中国第一艘航母甲板长度逾300米,将同时采用弹射和滑跃两种起飞方式。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航母的载机为苏-33和歼-10两种搭配,并将有相当数量的预警机和直升机随舰服役。

中国已对长兴岛的设施投资了350亿元(51亿美元)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法国造船业的专家说,这些设施可用于钢板和型材处理,或者用于航母的分解结构部分的初步处理或组装。 消息人士说,该船厂及其所有设施的建成速度非常快。

“北京”号是计划在2009年和2015年之间建造、装备并服役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飞行员的培训已同步展开,中国与巴西已就利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来训练中国舰载机飞行员达成协议。中国将使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圣保罗原为法国克莱蒙梭级航母。采用弹射器弹射舰载机。

圣保罗(Sao Paulo)号航空母舰简介

原法国CLEMENCEAU CLASS R99 Foch 克里蒙梭级福熙号,2000年11月15日正式加入巴西海军,替代了在巴西海军已经服役54年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该舰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领海防务,目前是巴西海军唯一的1艘现役航空母舰,圣保罗号现为巴西海军旗舰,现役中。

A-12 Sao Paulo 圣保罗号

下水日期:1960年7月28日 转入巴西海军日期:2000年11月15日

性能数据:
舰长:265米

舰宽:51.2米

吃水:8.6米

排水量:标准27307吨 满载32780吨

动力系统:6台锅炉,4台涡轮机,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7500海里/18节 4800海里/24节

自持力:60天

武器系统:4挺Browing 12.7mm重机枪

舰载机:最多搭载40架,通常混编搭载14架A-4 Skyhawk舰载攻击机,8架SH-3A/B Sea King多用途直升机,2架UH-12/UH-13 Esquilo多用途直升机,3架UH-14 Super Puma多用途直升机.

电子设备:1部DRBV-23B对空搜索雷达;1部DRBV-15海面搜索雷达;2部DRBI-10三坐标海面搜索雷达;2部DRBC-32C火控雷达;1部Decca TM-1226导航雷达;1部Kelvin Hughes Type-1006导航雷达;1部TACAN SRN-6战术导航雷达;1部NRBA-51助降雷达;ARBB-33电子对抗系统;ARBR-16/17电子侦听;2座SAGAIE干扰发射装置;SENIT 8.01作战指挥系统;Link 11/14数据链等.

舰员编制:1860~人(军官64人,空勤人员580~人).

歼-11B重型战机将亮相建国60周年阅兵

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与歼-10轻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空军将在国庆阅兵式上展出100多架飞机,包括歼10、歼-11B和空中加油机等机型。

刘大响透露,目前部分歼-11B战机已装备了国产发动机。他说,官方已出台八大政策来支持航空动力系统的发展,相信到2030年,中国的飞机发动机会追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J11三视图

据有关人士介绍,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与歼-10轻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

1995年,俄罗斯授权中国在沈阳组装200架苏27重型战机。在中国组装的苏27被称为歼11,是1990年代中国最先进的战机。但随着国际航空技术的发展,中国发现苏27战机的性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于是在组装100架歼11后开始国产化创新改进。

近年来,中国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上,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用于改进歼-11的不足,适应新的作战任务和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歼-11的国产化,并在边组装、边改进,边创新的基础上,研发出歼-11B战机。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分析,歼-11B比苏-27提高了隐身性能,雷达反射面积由15平方公尺减少到4平方公尺;该机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机体寿命比原来增加1万小时,重量减少700公斤;歼-11B能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六个,而早期的苏-27只能攻击两个;歼-11B还比苏-27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从而成为真正的多功能战机。

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自主研发战机的难题,歼11B战机装备中国自主生产的发动机,意味着这款性能先进的战机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将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 歼11B战机装备的国产发动机是中国一航公司历经18年艰苦攻关研发出的“太行”涡扇发动机。

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

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 1.舰载机2.特型钢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3.中国航母技术进展不顺利。4.建造航母船坞尚待时日。

1.舰载机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最核心的部分,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航母,舰载机是其进攻的“拳头”,其性能几乎可以决定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按使命分为战斗机(歼击机、强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按起落原理分为普通舰载机、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各国在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选择上也大不一样。凭借海上优势,美航母几乎没有够分量的海上对手,倒是对地攻击任务日益繁重,因此美国航母不再装备专门的防空战斗机F-14“雄猫”,而选择了防空和对地兼顾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之下,俄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任务主要由舰队中的水面战舰担任,苏-33舰载战斗机则侧重于防空作战。为了保证航母上有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印度则为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选择了轻型米格-29战斗机,而非性能更优越的苏-33重型战斗机。

     除了战斗任务,不同类型的舰载飞机还担负着预警指挥、反潜以及运输补给等重任。舰载预警机是航母的“千里眼”,它能决定航母编队能看多远。美国航母装备的E-2C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0千米,而且还能远离航母数百千米进行预警,这是舰载“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所不能比拟的。舰载反潜机是航母的“护身符”。类似S-3 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依靠其长航时和远航程可完成舰队外层反潜任务。而舰载反潜直升机则可以对航母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此外,大型航母还会编制C-2这样的舰载运输机,承担重要货物运输任务。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

       舰载机引进谈判不顺利。中国目前对航母舰载机的主要考虑仍是从俄罗斯引进苏-33。中俄双方前几年的谈判进展还比较顺利,但由于俄军工企业界从去年起刮起一股“提防中国风”,指责中国军工企业“仿制能力极强,并以相似的产品冲击国际军火市场,蚕食俄军工产品所占份额”。因此,俄方内部一直在讨论如何限制中国的“仿制”能力。如果中方不能消除俄方的这一戒心,势必会对引进苏-33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2.特型钢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

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已能自行生产建造航母所需要的特型钢,而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特型钢采购和技术上都对中国进行封锁,俄罗斯在特型钢产品输出及技术转让上也与中国讨价还价,这都加大了中国建造航母的难度。不过,考虑到中国造船业近年来突飞猛进,不排除中国已经具备生产特型钢的技术能力。

简氏披露: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图)

资料图: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机

简氏披露: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图)

资料图:网友设计的中国海军航母想象图

美媒:中国2020年前造9.3万吨核动力航母(图)

网友绘制的中国航母想象图

中国未来航母并非是解决领土领海纠纷的关键

日本军事杂志刊登的中国瓦良格号航母改造完成效果图

3.航母技术

中国航母技术研究进展不顺利。从俄罗斯购回的“瓦良格”号航母的改装工作仍在继续,它主要是供训练用。考虑到外界对‘瓦良格’号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多,要猜其改装的具体进展非常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技术还是时间上,改装‘瓦良格’号比中国海军原来想像的要难得多。

4.建造航母船坞尚待时日。建造航母的船坞不同于普通商船的船坞。尽管此前有消息渠道称,中国将在上海附近的船厂建造航母船坞。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建造航母船坞,而这说明中国航母的建造计划也相应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