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76的主要缺点

伊尔-76的缺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临界翼,运载/起飞重量比低.2、货舱宽度和高度小,装载适应性差.3、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耗油大、噪声大.4、航电系统落后

 

伊尔-76的缺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临界翼,运载/起飞重量比低

伊尔-76的机翼、结构比较落后,升力系数较小,升阻比较低一、气动、结构比较落后。由于设计年代较早,伊尔-76仍旧采用比较落后的临界翼,而不是现代新型运输机普遍采用的超临界翼。临界翼让伊尔-76飞机升力较小,同时机翼的结构重量增加,加上飞机大量采用传统金属材料,因此飞机的结构重量较大,载重偏低。前面说过,伊尔-76的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00吨,载重只有40吨;而美国的C-17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60吨,载重已经超过70吨。前苏联新研制的安-70,由于采用了超临界翼和提高复合材料使用的比例,也让其在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30吨的情况下,载重超过35吨。

2、货舱宽度和高度小,装载适应性差

货舱偏小,伊尔-76的货舱尺寸为长20米×宽3.46米×高3.40米,容积为200立方米左右,由于宽度和高度较低,容积相对比较有限。特别是运载新型装甲车辆时就显得比较局促,这些车辆往往装备有齐全的观瞄、附加装甲,体积比较高大。

而C-17的货舱长×宽×高为26米×5.49×4.11米,容积高达500立方米以上。伊尔-76的货舱容积甚至还低于安-70和A400M,后两者的货舱的高度和高度都在4米左右,而长度接近伊尔-76的货舱,因此容积都在300立方米以上。这样伊尔-76在最大起飞重量是安-70和A400M差不多一倍的情况下,货舱容积居然比两者要小近三分之一,所以伊尔-76对于装载适应性是非常落后的。

 

3、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耗油大、噪声大

伊尔-76采用的D-30KP发动机是第一代小涵道涡扇发动机注意其发动机比较细长三、发动机落后,伊尔-76采用的D-30KP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小、耗油量大、噪声大,以于许多欧美国家拒绝伊尔-76的降落。

4、航电系统落后

伊尔-76的航电系统落后,仪表多为传统指针式仪表四、航空电子落后,KJ-2000飞行仪表仍旧以老式的指针仪表为主,而KJ-200已经实际上了玻璃化座舱,这种情况下结果就是伊尔-76的空勤人员多达7人,而现代运输机只需要2人。

外媒:中国加紧研制第四代战机

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第四代战机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飞机起降性能有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战机的现有观念。

中国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披露,中国正紧锣密鼓地研制第四代战机,可能很快要进行首飞。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披露,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第四代战机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飞机起降性能有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战机的现有观念。

两大难题要攻关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国第四代战机存在两个重大难题需要攻关,即发动机和雷达。第四代战机所需要的发动机,尤其在试验阶段,可能还是需要与俄罗斯合作,甚至进口俄罗斯制造的改良型AL—31FN涡扇发动机;第四代战机所需要有源相控阵雷达也需要和俄罗斯合作。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第四代战机,2006年第三代战机歼—10开始列装部队后,中国航空界加快了第四代战机、大型运输机等空军重点项目的研制进度。何为荣披露第四代战机很快将首飞,表明中国在大推力涡扇航空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两项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第四代战机不一定要使用俄罗斯的发动机,中国自己生产的“太行”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也有可能担负为第四代战机提供动力的大任。至于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国今年国庆期间亮相的“空警-2000”预警机,使用的就是国产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表明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消息说,中国第四代战机歼—14将于明年首飞。

另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中航飞机公司总经理胡晓峰几天前对媒体说,中国200吨级(起飞重量)空军军用大飞机正在加紧生产制造,各项性能也处在紧张的调试阶段,预计具体的实物飞机将在今年年底亮相。

胡晓峰说,这个新型飞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全部由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独立完成,它将是中国最大的军用大飞机。

北京有关人士指出,中国空军目前最大运输机一般只能装载50吨,与美国、俄罗斯有很大差距,投送能力不足也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一旦批量拥有大飞机,将是中国军队投送能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空军开始向大国空军迈进。

 

战机的四代划分

上世纪40年代中期喷气式战机出现以来,西方国家将战机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是亚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86、苏联的米格-15等;第二代是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4、苏联的米格-21;中国的歼-7等;第三代是强调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6,F-15,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中国的歼-10等。

第四代战机是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和信息化作战能特征的新一代战机。目前国际上已经投入使用的第四代战机以美国的F-22“猛禽”战机为主要代表,美国还在研制另一种第四代战机F-35。俄罗斯和印度也宣布将联合研发第四代战机(俄罗斯叫第五代)。

中国主要无人侦察机简介

中国主要无人侦察机简介

“无侦-5”无人侦察机(也称“长虹-1”无人机)

“无侦-5”以美国AQM-34N“火蜂”无人侦察机为基础。这款机型将为中国提供进一步推动无人机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击落了大量喷气式无人侦察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对该款无人机进行逆向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无人侦察机。在由机身、光学摄像传感器套件、涡轮喷气发动机以及地面站等构成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在1972年完成了一个无人机原型,之后又在1976年完成了两个无人机原型。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设计的一款无人机通过认证,并于1981年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这一款无人机便是“无侦-5”无人机。

“无侦-5”无人机是空射型无人机,在4000米至5000米之间的高空被发射之后,该型无人机会爬升至17500米的作战高度,那时其飞行时速可达800公里。最初,该型无人机经由改装后的图-4“公牛”轰炸机发射,之后又改为Y-8E涡轮支架运输机。由于缺乏实时数据链,“无侦-5”无人机续航时间仅为3小时,而且仅能在白天执行侦察任务,如果不进行现代化升级,那么这种无人机将无法继续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实时数据链及控制,“无侦-5”无人机必须呆在其预定轨道上飞行,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战术环境。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成功的利用无人机执行了一系列侦察任务。在此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无侦-5”无人机进行了改进,并重新将之命名为“无侦-5A”无人机。“无侦-5A”无人机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及惯性导航系统,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翔龙”无人机(成都飞机公司)

作为最新设计之一,成都飞机公司“翔龙”无人机在2006年珠海航空展上首次亮相。其尺寸、喷气发动机、进气设置和机翼形状都与美国RQ-4“全球鹰”类似,这说明这款无人机也可用于执行高空长航时侦察任务。实际上,据报导其飞行高度可达18000米,仅稍稍低于“全球鹰”。据匿名消息来源称,该机已于2008年底完成高速滑行测试,并定于2009年初进行首飞。

“翔龙”无人机的进气口和发动机都位于“V”形尾翼之间的后机身顶部,比“全球鹰”的要小得多。不过,据中国媒体报道,这种无人机比“全球鹰”无人机飞行速度要快,时速可达750公里左右,航程达7000公里。有报道称,该机起飞重量为7500公斤,任务载重650公斤,起飞重量稍轻于“全球鹰”,且载重量较轻(以RQ-4B“全球鹰”无人机为例,最大起飞重量为14640公斤,载重为1360公斤)。由于“翔龙”无人机的航程相对有限,所以据信它仅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作战。

WZ-2000“千里眼”无人侦察机(贵州航空航天集团,也被称为“WZ-9”)

与“翔龙”相似,WZ-2000无人机似乎也是以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为设计基础,拥有“V”形尾翼,后部机身顶部装有涡轮风扇发动机。不过,WZ-2000体积较小(长7.5米、翼展9.8米),且拥有出色的隐身性能。作为一款老式无人机,WZ-2000无人机早在2003年12月的时候完成了首飞,并于2004年8月完成了机载遥感系统测试。

虽然WZ-2000无人机体型较小,但据称其升限达18000米、最大时速800公里,然而续航时间却仅为3小时。据报道,该款无人机配备热成像摄影机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任务荷载。其侦查数据通过鼻翼内卫星通信天线对外传输。

ASN-206 / ASN-207无人机(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

ASN-206无人机是中国早期进行的高级战术无人机项目之一,而且还是成功进入解放军部队服役的为数不多的无人机之一。这款轻型、近距、战术多用途无人机由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于1994年研发,并于1996年实现批量生产。据未证实消息称,以色列Tadiran Spectralink有限公司曾参与无人机的研发过程。据报道,ASN-206无人机可携带多种任务荷载,因而可执行诸如昼夜空中侦察、电子战和电子对抗(EW/ECM)、战地侦查、边界巡逻和核辐射采样等任务。

双翼ASN-206无人机由HS-700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由数字飞行控制管理操作系统控制。ASN-206无人机是中国无人机研发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是因为它可以提供实时侦察信息,而老式无人机则需要提取才能获得收集到的数据。

在国庆大阅兵无人机方队中,ASN-207无人机处于领队位置。它是ASN-206无人机的改进机型。有报道称ASN-207无人机的性能远远超越了ASN-206无人机,前者续航时间及任务荷载都是后者的两倍,且最大航程可达600公里。这两种机型特别容易区分,这是因为ASN-207无人机前部配备有蘑菇型接收天线,可从地面站接收飞行指令。

攻击无人机/无人战斗机(UCAVA)

“哈比”无人机(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

“哈比”无人机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建造,是中国无人机研发技术的另一重要来源。中国曾于1994年从以色列采购了数目不详的该款无人驾驶战斗机,此举严重影响了美以外交关系,在两国之间引发了信任危机。到2004年的时候,美国又因中国在军事演习中使用“哈比”无人机,敦促以色列停止所有对华军售。

“哈比”并不是典型的无人机,而是一种被称为“闲游飞弹”的武器系统。这款无人机由螺旋推进器提供动力,并可从地面车辆或水面战舰上发射。此外,它还可在任务区域巡盘旋飞翔一段时间,定位并识别高价值目标。在攻击目标时,“哈比”无人机首先向目标俯冲,然后引爆32公斤高爆弹头将之摧毁,在此之前,无人机的传感器可收集有价值信息。这款无人研发用于执行探测、追踪和破坏雷达发射器等任务(比如敌军雷达和地对空导弹炮台),且不受昼夜和天气影响。

CH-3中空长航时无人战斗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CH-3中空长航时无人战斗机样机曾在2008年珠海航展展出,但由于设计复杂,目前尚未投产。该机由螺旋推进器提供动力、机身为鸭式设计,即尾翼位于主翼之前。此外,靠近主翼基部的下部机身携带有大型传感器。从样机来看,该机设计用于携带两枚空对地导弹(如AR-1空对地导弹)。

“暗剑”无人战斗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暗剑”无人战斗机(UCAV)曾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亮相。该机机身扁平,采用鸭式前翼设计方式,翼展较大,且具备超音速、高机动等特性。“暗剑”机身下方的大型进气口暗示出了该机在高速、灵活和攻角等方面的一些特性,并进一步显示该机应由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

中国的三次通信卫星整星出口

中国的三次通信卫星整星出口。“老挝一号星”是中国第三颗整星出口的通信卫星。中国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实现了整星出口。

第一次尼星一号

尼星1号是我国的第一颗整星出口商业卫星,于2007年5月14日由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同年7月6日在轨交付尼日利亚用户,但是因为太阳帆板出现故障,于2008年11月11日在轨失效。2009年3月24日,中方与尼方签署合同,由尼星1R接替尼星1号。

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中国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首次出口。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第二次委内瑞拉一号

2008年10月30日凌晨零时五十三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设计寿命十五年。卫星起飞重量五千一百公斤,星上装有十四路C波段、十二路KU波段、两路Ka波段共三个频段二十八路转发器,并载有四副通信天线,输出功率七点七五千瓦。该星最终将定点于西经七十八度赤道上空,覆盖大部分南美地区及部分加勒比海地区。该星在委内瑞拉被命名为“西蒙·玻利瓦尔卫星”,以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拉美独立运动领袖和委内瑞拉民族独立英雄。 

第三次老挝一号星

中国将为老挝发射一颗中国研制的通信卫星——“老挝一号星”,这也将是中国第三次实现整星出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25日与老挝政府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将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系列卫星——“老挝一号星”,并在老挝建设卫星地面测控站和地面广播通信网络。

协议规定,中国亚太公司将作为该项目建设阶段的总承包商和商业运营阶段的合作伙伴,与老挝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卫星运营服务,并以此为平台,向老挝基础电信和媒体领域扩展,成为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卫星通信运营商。

据悉,中国亚太公司与老挝政府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在老挝及周边地区开展卫星应用业务。

 

传闻的第四颗玻利维亚通信卫星

中国计划向玻利维亚出售一枚价值三亿美元的通信卫星,中国将负责制造并帮助玻利维亚将该卫星送入轨道。

国产大飞机C919

C919是中国商飞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中的“C”代表“中国”,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则代表我国首个大型客机的最大载客量为190座。据陈进介绍,C919的初步设计为全经济舱168个座位。该型飞机计划2014年底首飞,2016年取得适航证并交付用户。

C919是中国商飞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中的“C”代表“中国”,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则代表我国首个大型客机的最大载客量为190座。据陈进介绍,C919的初步设计为全经济舱168个座位。该型飞机计划2014年底首飞,2016年取得适航证并交付用户。

C919作为“后来者”与波音和空客现役飞机相比的两大亮点:经济性和环保性。

由于选用节油12%至15%的新一代发动机以及更佳的气动布局和更多的复合材料,C919的直接使用成本将比竞争机型低10%。在环保方面,C919的污染物排放量将比目前的飞机低50%。

大型客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大型运输机将在西安研制。

一架大飞机有300万到500万个零件,就意味着数以百万的机会;特别是机械行业中的机床、通用零部件、电子等子行业,可以在“大飞机”项目中获得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业能级的机会,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的持续发展。
2009年5月,中国商飞选定了首批9家零件供货商。其中7家为中航工业旗下公司,另2家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以及民营企业浙江西子联合控股公司。

空客A320、A330、波音737均是大飞机

         未来20年内,中国将需要3770架新飞机,价值4000亿美元。
   根据预测,截至2028年,中国航空旅行的增长和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将使机队规模增至4610架飞机,达到现在的3倍以上,这一水平和欧洲目前运营的飞机数量相当。
  受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的推动,单通道飞机将占新飞机的70%;对中型双通道飞机的需求将使中国引进790架该座级的飞机。两者市场相加,将占交付美元总价值的91%。此外,市场需求中还包括有限数量的超大型机用于连接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目的地。预测显示,这一座级大约需要75架飞机。
  随着中国的货运市场引领全球货运业的发展,中国的货机运营商在2028年以前将新增300架货机,货机机队规模将扩大到目前的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