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建首艘航空母舰“北京”号

中国已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造船基地的三号船坞开建兴建首艘航空母舰,首艘航母命名为“北京”号。

中国已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造船基地的三号船坞开建兴建首艘航空母舰,首艘航母命名为“北京”号。

香港《文汇报》报道,有消息称,中国建造航母,料以美俄两国现役航母为蓝本,并参照英法未来的航母计划。中国航母不会是单一性质的反潜航母,或者是防空航母,而可能是具有足够强大战力,能够制海、制空,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打赢一场局部战争的能力。

“北京”号属中型航母,满载排水量约为6.5万吨,与英国未来的航母伊利莎白号、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及其后继舰瓦良格大体相当,比有些国家如印度的未来航母、俄罗斯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吨位要大很多。

专家指出依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满载排水量3.5万吨以下的为轻型航母,6.5万吨以下的为中型航母。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属于中型之上,介于中型和大型航母之间,起点不低。

外界估计,以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为参照,中国第一艘航母甲板长度逾300米,将同时采用弹射和滑跃两种起飞方式。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航母的载机为苏-33和歼-10两种搭配,并将有相当数量的预警机和直升机随舰服役。

中国已对长兴岛的设施投资了350亿元(51亿美元)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法国造船业的专家说,这些设施可用于钢板和型材处理,或者用于航母的分解结构部分的初步处理或组装。 消息人士说,该船厂及其所有设施的建成速度非常快。

“北京”号是计划在2009年和2015年之间建造、装备并服役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飞行员的培训已同步展开,中国与巴西已就利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来训练中国舰载机飞行员达成协议。中国将使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圣保罗原为法国克莱蒙梭级航母。采用弹射器弹射舰载机。

圣保罗(Sao Paulo)号航空母舰简介

原法国CLEMENCEAU CLASS R99 Foch 克里蒙梭级福熙号,2000年11月15日正式加入巴西海军,替代了在巴西海军已经服役54年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该舰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领海防务,目前是巴西海军唯一的1艘现役航空母舰,圣保罗号现为巴西海军旗舰,现役中。

A-12 Sao Paulo 圣保罗号

下水日期:1960年7月28日 转入巴西海军日期:2000年11月15日

性能数据:
舰长:265米

舰宽:51.2米

吃水:8.6米

排水量:标准27307吨 满载32780吨

动力系统:6台锅炉,4台涡轮机,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7500海里/18节 4800海里/24节

自持力:60天

武器系统:4挺Browing 12.7mm重机枪

舰载机:最多搭载40架,通常混编搭载14架A-4 Skyhawk舰载攻击机,8架SH-3A/B Sea King多用途直升机,2架UH-12/UH-13 Esquilo多用途直升机,3架UH-14 Super Puma多用途直升机.

电子设备:1部DRBV-23B对空搜索雷达;1部DRBV-15海面搜索雷达;2部DRBI-10三坐标海面搜索雷达;2部DRBC-32C火控雷达;1部Decca TM-1226导航雷达;1部Kelvin Hughes Type-1006导航雷达;1部TACAN SRN-6战术导航雷达;1部NRBA-51助降雷达;ARBB-33电子对抗系统;ARBR-16/17电子侦听;2座SAGAIE干扰发射装置;SENIT 8.01作战指挥系统;Link 11/14数据链等.

舰员编制:1860~人(军官64人,空勤人员580~人).

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

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 1.舰载机2.特型钢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3.中国航母技术进展不顺利。4.建造航母船坞尚待时日。

1.舰载机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最核心的部分,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航母,舰载机是其进攻的“拳头”,其性能几乎可以决定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按使命分为战斗机(歼击机、强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按起落原理分为普通舰载机、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各国在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选择上也大不一样。凭借海上优势,美航母几乎没有够分量的海上对手,倒是对地攻击任务日益繁重,因此美国航母不再装备专门的防空战斗机F-14“雄猫”,而选择了防空和对地兼顾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之下,俄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任务主要由舰队中的水面战舰担任,苏-33舰载战斗机则侧重于防空作战。为了保证航母上有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印度则为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选择了轻型米格-29战斗机,而非性能更优越的苏-33重型战斗机。

     除了战斗任务,不同类型的舰载飞机还担负着预警指挥、反潜以及运输补给等重任。舰载预警机是航母的“千里眼”,它能决定航母编队能看多远。美国航母装备的E-2C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0千米,而且还能远离航母数百千米进行预警,这是舰载“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所不能比拟的。舰载反潜机是航母的“护身符”。类似S-3 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依靠其长航时和远航程可完成舰队外层反潜任务。而舰载反潜直升机则可以对航母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此外,大型航母还会编制C-2这样的舰载运输机,承担重要货物运输任务。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

       舰载机引进谈判不顺利。中国目前对航母舰载机的主要考虑仍是从俄罗斯引进苏-33。中俄双方前几年的谈判进展还比较顺利,但由于俄军工企业界从去年起刮起一股“提防中国风”,指责中国军工企业“仿制能力极强,并以相似的产品冲击国际军火市场,蚕食俄军工产品所占份额”。因此,俄方内部一直在讨论如何限制中国的“仿制”能力。如果中方不能消除俄方的这一戒心,势必会对引进苏-33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2.特型钢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

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已能自行生产建造航母所需要的特型钢,而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特型钢采购和技术上都对中国进行封锁,俄罗斯在特型钢产品输出及技术转让上也与中国讨价还价,这都加大了中国建造航母的难度。不过,考虑到中国造船业近年来突飞猛进,不排除中国已经具备生产特型钢的技术能力。

简氏披露: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图)

资料图: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机

简氏披露: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图)

资料图:网友设计的中国海军航母想象图

美媒:中国2020年前造9.3万吨核动力航母(图)

网友绘制的中国航母想象图

中国未来航母并非是解决领土领海纠纷的关键

日本军事杂志刊登的中国瓦良格号航母改造完成效果图

3.航母技术

中国航母技术研究进展不顺利。从俄罗斯购回的“瓦良格”号航母的改装工作仍在继续,它主要是供训练用。考虑到外界对‘瓦良格’号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多,要猜其改装的具体进展非常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技术还是时间上,改装‘瓦良格’号比中国海军原来想像的要难得多。

4.建造航母船坞尚待时日。建造航母的船坞不同于普通商船的船坞。尽管此前有消息渠道称,中国将在上海附近的船厂建造航母船坞。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建造航母船坞,而这说明中国航母的建造计划也相应延后。

航空母舰的四个特殊功能

航空母舰的四个特殊功能1、立体编队作战。  2、控制范围广阔。 3、攻防能力均衡。  4、持续作战力极强。

航母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
1、立体编队作战。航空母舰绝不是“一条在海上提供军用飞机起降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母在实战中编队使用,是一条铁律。在海战装备体系中,航空母舰往往等同于航母战斗群的概念。航母能够与40—60架舰载机、2—4艘导弹巡洋舰、2—4艘驱逐舰、2艘攻击潜艇和1艘快速支援舰编队使用,形成一个功能强大且完整的立体作战体系。航空母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会是一个人战斗。
2、控制范围广阔。航母编队一昼夜可机动航行1000多千米,单艘航母能在半小时内弹射20多架飞机,可连续对半径约1000千米的空域、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进行有效控制,巡航导弹更能准确打击1000千米外的陆上目标。
3、攻防能力均衡。航母编队具有远、中、近三层攻防火力配系,并依据距离的长短,配置相应数量和强度的装备及武器,对目标进行立体化搜索、拦截和有效攻击。这种大纵深、多层次、远中近、高中低多道设防的作战配系,使航母战斗群具有极强的攻防作战能力。
4、持续作战力极强。常规动力航母续航力有8000多海里,核动力航母续航力超过100万海里,一次续航时间长达2至4个月,大型核动力航母在不换燃料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航行13年。同时,航母具备在夜间和不良天气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能力。航空母舰,已成为遏制地区冲突、实施威慑、海空封锁、对陆攻击等行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武器系统。

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方式和利弊分析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重要作战武器平台,其起飞与降落方式不仅影响到舰载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起降方式是各国航母装备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重要作战武器平台,其起飞与降落方式不仅影响到舰载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起降方式是各国航母装备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目前,航母舰载机主要的起飞方式是弹射起飞方式和滑橇起飞方式两种。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重要作战武器平台,其起飞与降落方式不仅影响到舰载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起降方式是各国航母装备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目前,航母舰载机主要的起飞方式是弹射起飞方式和滑橇起飞方式两种。
    1弹射起飞利弊分析

    弹射起飞时利用航母飞行甲板上设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的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外力,使其加速离舰升空。当前,世界各航空母舰拥有国中,真正使用弹射器弹射舰载机离舰的只有美国和法国。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距离内保证喷气式舰载机顺利起飞升空,1950年,英国率先研制出一型弹射力较强的蒸汽弹射器。这项技术经改进后被美国的“福莱斯特”级航母装设使用,该航母装设4部蒸汽弹射器,具备了在60分钟内起飞40架舰载机的能力。
    如今,满载排水量超过9万吨的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以及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舰载机都采用蒸汽弹射起飞技术。这项起飞技术具有弹射能量大,加速性好,能在几十米的距离内,把舰载机的速度由零加速到离舰速度。美国现役“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的C-13-1型蒸汽弹射器冲程达到94.6米,可将36.3吨重的舰载机以339千米/小时的高速弹射出去,足以满足现代舰载机的起飞要求。
    当然,使用蒸汽弹射器起飞也有不少缺点:
    一是弹射器不仅占据较大甲板空间,还要在甲板下方设有弹射蒸汽储气罐、弹射器管路舱等设施。
    二是弹射器建造技术难度大,造价高,战时受损难以修复。
    三是需要自制淡水。蒸汽弹射器除了要在舱内留出设备位置外,还需要大型水箱存放淡水,弹射1架中型战斗机,大约要消耗1吨淡水。
    四是能耗高。为了将淡水烧成蒸汽,必须耗费大量的能源,因此要为贮存燃料留出额外的空间。
    五是为了适应弹射起飞的要求,飞机机构要做相应的加强,使得空机重量有较大增加。
    2滑橇起飞利弊分析
    滑橇起飞是在航母飞行甲板的前端安装一块上翘的斜板,为飞机离舰时提供一个额外增加的升力;同时与机上发动机较大推力所产生的升力迭加,以防止舰载机脱舰的瞬间出现过多的下沉。
    目前,除美、法两国航母舰载机采用弹射起飞方式外,其余拥有航母的7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运用的是滑橇起飞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服役的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航母将舰首部长27米的前端做成上翘的曲面。在滑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海鹞”舰载机通过滑橇甲板可使飞机载重增加20%。在载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滑跑距离减少60%。不仅如此,通过滑橇甲板起飞的舰载机相对而言更安全可靠。与蒸汽弹射器相比,滑橇甲板没有任何运动部分,结构简单,对零件精确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也不高,且工作时不消耗能量,被炸坏以后也很容易修复。
    可以说,滑橇起飞是当今中小型航母舰载机的重要选择。
    不过,滑橇起飞与生俱来的缺点也不少:
    一是推重比不高的固定翼舰载机无法采用滑橇起飞方式,如预警机、反潜飞机等。
    二是使用滑橇起飞的舰载机需要较大面积的“干净”甲板,这样会减少航母上层甲板的停机位,大部分舰载机不得不放在下层机库中,战机上下运送多有不便。
    三是滑橇起飞需要的跑道长度大于弹射起飞方式,除非舰载机本身具有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
    四是舰载机在起飞过程中,起落架和机体的瞬间载荷和扭矩会增大很多,因此要对受力部件重新设计,使之有所加强。
降落方式比较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航母舰载机的降落方式基本有两类:一是着舰减速降落方式;二是垂直降落方式。
    着舰减速降落方式采用拦阻索和拦阻网装置。拦阻索是舰载机正常降落时缩短着舰滑跑距离的装置;拦阻网是舰载机处于危急情况下着舰时使用的应急设备。
    拦阻索位于大型航母斜角甲板的中心线。一般情况下在距甲板尾端55~60米处起设置第一根阻拦索,然后每隔14米设置1根,共设置4根。每根钢索直径约3.5厘米,钢索离甲板的高度为35~50厘米,由弓形弹簧张起,且其两端通过滑轮与甲板下方的液压阻尼缓冲器相连。美国海军现役的MK-7型着舰减速装置,可将时速达195千米重22.7吨的舰载机在92米内阻拦停住。如果舰载机发生故障需要迫降,就需要临时架设拦阻网。由于飞机上载有大量的航空汽油,发生火灾也是常有的事,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机毁人亡。
    要彻底解决安全降落问题,最好是垂直降落,所以,超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已经成了当前航母舰载机在起降方面发展的基本趋势。
    “海鹞”等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不需要拦阻索和拦阻网等助降设施,即可安全降落。通常“海鹞”战斗机垂直降落时所需的甲板面积直径约为20米。此时,航母不需要掉转船头或做其他机动动作,以保证“海鹞”战斗机迎风着舰。

航空母舰的拳头–舰载机

各国航母的舰载机和它们的编成方式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

     航母的巨大打击威力要靠它所携带的舰载机来体现,舰载机是航母编队最核心的部分,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航母,舰载机是其进攻的“拳头”,其性能几乎可以决定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按使命分为战斗机(歼击机、强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按起落原理分为普通舰载机、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各国在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选择上也大不一样。凭借海上优势,美航母几乎没有够分量的海上对手,倒是对地攻击任务日益繁重,因此美国航母不再装备专门的防空战斗机F-14“雄猫”,而选择了防空和对地兼顾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之下,俄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任务主要由舰队中的水面战舰担任,苏-33舰载战斗机则侧重于防空作战。为了保证航母上有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印度则为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选择了轻型米格-29战斗机,而非性能更优越的苏-33重型战斗机。

     除了战斗任务,不同类型的舰载飞机还担负着预警指挥、反潜以及运输补给等重任。舰载预警机是航母的“千里眼”,它能决定航母编队能看多远。美国航母装备的E-2C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0千米,而且还能远离航母数百千米进行预警,这是舰载“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所不能比拟的。舰载反潜机是航母的“护身符”。类似S-3 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依靠其长航时和远航程可完成舰队外层反潜任务。而舰载反潜直升机则可以对航母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

   各国航母的舰载机和它们的编成方式不尽一致,但最能体现航母实力的莫过于美国大型攻击航母所携带的舰载机联队。美国海军的舰载机联机一般由8-10个中队组成,整个联队约有80架飞机和2000余名士兵,指挥官为上校联队长,中队设正副中队长各一名,中队长为中校军衔。

    在历史上,根据作战使命和航母的实际情况,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曾使用过多种编成形式,如“珊瑚海航母型”、“肯尼迪航母型”、“罗斯福航母型”、“常规型”等,而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三种形式。

其一为“过渡型”,它包括有9个飞行中队:2个F-14A“雄猫”战斗机中队(共20架);2个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中队(共20架); 1个A-6E“入侵者”重型攻击机中队(16架,含4架KA-6D加油机);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共4架);1个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中队(共4架);1个S-3B“北欧海盗”反潜机中队(共6架);1个SH-3“海王”(或SH-69F“拉姆普斯”)中队(共8架),共78架作战飞机。另载有C-2A运输机等支援飞机。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就是以这种舰载机联队与前苏联争霸大洋。

    其二称之为“兵力投送型”,它是在上述样式中增加4架F/A-18战斗/攻击机,其它没有变化。

最新编成样式被称为“标准型”,在1997年,美军现役的11个舰载机联队全部改为这种配置。计有:1个F-14“雄猫”战斗机中队,14架;2个 F/A-18C“大黄蜂”海军战斗/攻击机中队,24架;1个F/A-18A“大黄蜂”海军陆战队战斗/攻击机中队,12架;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4架;1个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中队,4架;1个S-3B“北欧海盗”反潜机中队,8架;1个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中队,5架;总共8个飞行中队,71架各型飞机。此外,还有2架HH-60H运输直升机。

航母上的运输机

    大型航母还会编制C-2这样的舰载运输机,承担重要货物运输任务。这些运输机主要用于岸舰之间及航母之间的货物运输。尽管大型核航母海上自持能力很强,但一艘航母出海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它上面的90架飞机和5000名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临时性的紧急的问题,象人员的调换、伤员的撤离、某些零部件和物品的急需等,这时,舰载运输机就是最方便的运输工具了。

    其它国家的航母一般是用直升机执行运输任务的,但对于美国拥有的重型航母来说,就需要航程远、速度快的固定翼运输机了。现役的美国航母运输机主要为C-2A型。该型运输机是由E-2“鹰眼”预警机改装而成的。1964年E-2服役的当年,C-2也进行了首次试飞,两年后开始批量生产,现有39架在美国海军中服役。该机在舰上弹射起飞时最大载重量是4530公斤,陆上滑跑起飞时为68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574公里/小时,航程1930公里。该型机在运送人员时可载运28名。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