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MRJ–ARJ21翔凤的对手

MRJ作为支线飞机,与ARJ21“翔凤”在飞机座级上相当,但在技术水平上有相当大的距离。

MRJ机身、机翼是复合材料的;选用的普惠发动机是属于新一代节油,环保,维护成本低的新代发动机;机上的系统也是按波音787的系统要求配置的。这些是ARJ21“翔凤”无法相比的:ARJ21机体材料仍是铝合金为主,复合材料使用率仅为1%,发动机是GE的CF34-10A老一代的发动机。

       MRJ喷气式客机(Mitsubishi Regional Jet,简称“MRJ”)是三菱重工推出的70至90座、最大航程1700公里的支线喷气式客机。

       2007年6月18日,三菱重工在巴黎航空展上展出了MRJ样机,并面向全球采购部件,同时向世界的各大航空公司推销飞机。2008年2月制造飞机主要系统的5家供应商业已确定,美国普惠发动机公司(Pratt&Whitney)将为其提供发动机。一旦确保100架订单,MRJ就将正式投产。未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亿日元,三菱重工出资过半,另据媒体传闻,丰田计划出资100亿日元。

       MRJ主要包括MRJ-70和MRJ-90两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括基本型、延程型(ER)、远程型(LR)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MRJ-70为70-80座,MRJ-90为86-96座。MRJ为40吨级的支线客机,该机最大速度可达0.82马赫,巡航速度为0.78马赫。航程最远的 MRJ-70LR航程可达3630千米,MRJ-90最大续航距离为3330千米。MRJ-90和MRJ-70在高度和宽度上完全一致,但长度多3米,推力也更大。 MRJ三面图http://itofly.com/?p=231

日本MRJ相对于ARJ21翔凤的优势

1.MRJ作为支线飞机,与ARJ21“翔凤”在飞机座级上相当,但在技术水平上有相当大的距离。

       MRJ机身、机翼是复合材料的;选用的普惠发动机是属于新一代节油,环保,维护成本低的新代发动机;机上的系统也是按波音787的系统要求配置的。这些是ARJ21“翔凤”无法相比的:ARJ21机体材料仍是铝合金为主,复合材料使用率仅为1%,发动机是GE的CF34-10A老一代的发动机。

      2.日本拥有研发国产飞机的优势

      多年来,日本一直承揽海外飞机制造厂商的外包业务,美国波音公司的新型787客机机体的30%零部件便由三菱重工等3家日本企业制造。这些经验都是日本研发国产飞机的优势。

ARJ21翔凤唯一的优势在于价格

MRJ造价大概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ARJ计划造价是2700万元人民币。

支线客机行业内“五国大战”不可避免: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和巴西航空公司(Embraer)已具有生产支线飞机的雄厚能力,中国第一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飞机“翔凤”2007年底正式下线,俄罗斯苏霍伊(Sukhoi)公司的苏霍伊超级喷气-100(Sukhoi Superjet 100,简称SSJ-100)支线客机也在2007年试飞成功。

  由于市场上窄体飞机的需求增长并面临其他制造商的竞争,三菱公司销售艰难,与其当初预计新型支线喷气机系列约1000架的市场需求相距甚远。三菱重工(MHI)必将把目光投向国外航空公司,与中国竞争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目前对支线飞机增长的需求。ARJ21翔凤任重道远。

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

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 1.舰载机2.特型钢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3.中国航母技术进展不顺利。4.建造航母船坞尚待时日。

1.舰载机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最核心的部分,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航母,舰载机是其进攻的“拳头”,其性能几乎可以决定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按使命分为战斗机(歼击机、强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按起落原理分为普通舰载机、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各国在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选择上也大不一样。凭借海上优势,美航母几乎没有够分量的海上对手,倒是对地攻击任务日益繁重,因此美国航母不再装备专门的防空战斗机F-14“雄猫”,而选择了防空和对地兼顾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之下,俄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任务主要由舰队中的水面战舰担任,苏-33舰载战斗机则侧重于防空作战。为了保证航母上有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印度则为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选择了轻型米格-29战斗机,而非性能更优越的苏-33重型战斗机。

     除了战斗任务,不同类型的舰载飞机还担负着预警指挥、反潜以及运输补给等重任。舰载预警机是航母的“千里眼”,它能决定航母编队能看多远。美国航母装备的E-2C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0千米,而且还能远离航母数百千米进行预警,这是舰载“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所不能比拟的。舰载反潜机是航母的“护身符”。类似S-3 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依靠其长航时和远航程可完成舰队外层反潜任务。而舰载反潜直升机则可以对航母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此外,大型航母还会编制C-2这样的舰载运输机,承担重要货物运输任务。

      建造舰载机有众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突破。其一,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时需要具备较大的抗冲击和弹射能力,以及在海上运行所必需的抗腐蚀能力,因此舰载机的材料技术突破难度很大。其次,舰载机在折叠翼、发动机、起落架设计方面和一般飞机区别较大。

       舰载机引进谈判不顺利。中国目前对航母舰载机的主要考虑仍是从俄罗斯引进苏-33。中俄双方前几年的谈判进展还比较顺利,但由于俄军工企业界从去年起刮起一股“提防中国风”,指责中国军工企业“仿制能力极强,并以相似的产品冲击国际军火市场,蚕食俄军工产品所占份额”。因此,俄方内部一直在讨论如何限制中国的“仿制”能力。如果中方不能消除俄方的这一戒心,势必会对引进苏-33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2.特型钢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

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已能自行生产建造航母所需要的特型钢,而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特型钢采购和技术上都对中国进行封锁,俄罗斯在特型钢产品输出及技术转让上也与中国讨价还价,这都加大了中国建造航母的难度。不过,考虑到中国造船业近年来突飞猛进,不排除中国已经具备生产特型钢的技术能力。

简氏披露: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图)

资料图: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机

简氏披露: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瓶颈"(图)

资料图:网友设计的中国海军航母想象图

美媒:中国2020年前造9.3万吨核动力航母(图)

网友绘制的中国航母想象图

中国未来航母并非是解决领土领海纠纷的关键

日本军事杂志刊登的中国瓦良格号航母改造完成效果图

3.航母技术

中国航母技术研究进展不顺利。从俄罗斯购回的“瓦良格”号航母的改装工作仍在继续,它主要是供训练用。考虑到外界对‘瓦良格’号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多,要猜其改装的具体进展非常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技术还是时间上,改装‘瓦良格’号比中国海军原来想像的要难得多。

4.建造航母船坞尚待时日。建造航母的船坞不同于普通商船的船坞。尽管此前有消息渠道称,中国将在上海附近的船厂建造航母船坞。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建造航母船坞,而这说明中国航母的建造计划也相应延后。

4月23日中国海军60周年海上阅兵全纪录

2009年4月23日14时20分至15时10分,中国海军史上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海域成功举行,受阅过程 全纪录。

2009年4月23日14时20分至15时10分,中国海军史上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海域成功举行。

     14时20分,海上阅兵总指挥吴胜利向胡锦涛报告:“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胡锦涛指示:“开始。”

中方海军编队受阅过程全纪录

参阅兵力

    中方受阅兵力包括舰艇25艘、飞机31架,受阅舰艇分为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和导弹艇群,受阅飞机分为9个空中梯队。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我国自行制造。

过程回放

长征6号、长征3号核动力潜艇长城218号、长城177号常规动力潜艇依次接受检阅。中国海军核潜艇公开亮相。

战略核潜艇与战术核潜艇的区别在于,前者发射弹道导弹,后者发射常规导弹。长征6号与长征3号分属中国092级与091级潜艇,服役均超过20年,还不属于中国潜艇队伍的最先进代表。传说中的094级(西方叫“晋”级)核潜艇并没有出现。

沈阳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各种导弹、雷达、火炮陈列舰艇之上,身着洁白海军礼服的官兵站坡列队向阅兵舰庄严敬礼。

同时海军航空兵的电子侦察机、警戒机、歼击轰炸机、歼击机、反潜机、救护直升机组成的九个编队临空接受检阅。

    电子侦察机临空,接受检阅。歼击轰炸机、电子侦察机、反潜机、预警巡逻机、空中加油机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装备部队,拓展海军航空兵活动范围,并为水面舰艇部队夺取制海权奠定支撑。

兰州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

该舰2004年服役,装有先进雷达系统、垂直发射系统,海红-9防空导弹,拥有“中华神盾”美称。

警戒机临空,接受检阅。

广州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这是我国某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参加过“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和平-09”多国联合军演,出访俄英西法四国。

歼击轰炸机编队临空,接受检阅。

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该舰先后出访美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13个港口,接待外舰和外军高级官员访问达百余次。

    歼击轰炸机编队临空,发射72枚红外干扰弹,如同节日的礼花在空中绽放。

大连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

    歼击机编队临空。

    护卫舰兵力群正在驶来,最前面的是舟山号导弹护卫舰

    第二支歼击机编队临空。

徐州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

洛阳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

    反潜直升机编队临空。

绵阳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

第二支反潜直升机编队临空。

芜湖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

    救护直升机拉出红、黄、蓝三色彩带,把人民海军建设成就浓墨重彩地写在海天之间。

沧州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

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载着260名海军陆战队员接受检阅。该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两栖船坞登陆舰的首舰。昆山舰的服役,填补了我国国内两栖船坞登陆舰的空白,更新了我军传统登陆作战理念,标志着我海军在中远海投送两栖作战兵力的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8艘涂着海洋迷彩的导弹快艇,疾驰而来,掀起阵阵浪花,向军委主席和各国来宾致敬……

    中国海军受阅编队全部通过,海上分列式结束。

检阅过中国舰队与飞机后,检阅舰调头驶过锚泊在海上的21艘来自14国家的外国船舰。按海军叫法,这种检阅法称“阅兵式”。

胡锦涛的检阅礼仪则由问候改为对外舰挥手致意。

外国海军编队受阅过程全纪录

参阅兵力

    前来参加庆典的有俄罗斯、美国、印度、韩国、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泰国、法国、孟加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14国的21艘舰艇。以作战舰艇、登陆舰厅、辅助船、训练舰的先后顺序,按吨位大小依次接受检阅。

    过程回放

    伴随着《检阅进行曲》,海上阅兵式开始。国际舰队检阅,是海军这一国际性军种特有的海上礼仪活动。

俄罗斯海军“光荣级”的“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首先接受检阅。该舰1989年服役,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共有官兵529人。 “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以强大的导弹、鱼雷和火炮系统闻名,被称为“航母杀手”。

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的“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接受检阅。“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宙斯盾”系统并全面采用隐形设计的驱逐舰,代表了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最高水平。 “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隶属美国海军第七舰队,1995年10月服役,曾于2006年11月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南海某海域成功进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印度海军“孟买”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该舰2001年服役,共有官兵328人。

印度海军“兰维尔”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该舰1986年服役。

韩国海军“姜邯赞”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该舰2007年服役,是韩国新一代驱逐舰,共有官兵200人。

巴基斯坦海军“巴达尔”号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284人。

新西兰海军“特马纳”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该舰1999年服役,共有官兵163人。在离开青岛后,“特马纳”号将继续访问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新加坡“可畏”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90人。该舰2007年服役时,被称为新加坡海军发展新一代海上作战力量的里程碑。

泰国海军“达信”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299人,曾于2004年访问中国上海。

泰国海军“邦巴功”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299人,曾于2005年访问中国上海。

法国海军“弗洛雷亚尔级”的“葡月”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该舰1993年服役,曾7次访问中国,2002年对青岛进行过友好访问。

孟加拉国海军“奥斯曼”号导弹护卫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300人。

澳大利亚海军“阿米代尔”级的“佩里”号巡逻艇接受检阅。该艇2006年服役,共有官兵21人。这个级别的巡逻艇是澳大利亚目前主要的近海防御兵力。

韩国海军“独岛”号运输登陆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400人。 “独岛”号运输登陆舰2007年服役,是韩国最大吨位的军舰,具备投送登陆兵力、指挥、防空、反潜等功能,相当于轻型航母。

巴西海军“加西亚德阿维拉”号两栖登陆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49人。该舰原为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后勤登陆舰,2007年服役巴西海军。

加拿大海军“保护者”号补给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335人。该舰于1969年服役。

澳大利亚海军“成功”号补给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237人。今天正好是这艘军舰服役23周年的日子。

巴基斯坦海军“纳斯尔”号补给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319人。该舰曾于2003年访问中国上海。

新西兰海军“奋进”号补给舰接受检阅,共有官兵319人。该舰1988年服役,曾于2003年与“特马纳”号护卫舰组成编队访问中国上海。

俄罗斯海军“索鲁姆”级辅助船 接受检阅,共有官兵38人。

    最后一艘接受检阅的是墨西哥海军“夸乌特莫克”号风帆训练舰 。该舰1982年服役,共有官兵263人。

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检阅完毕,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悠扬乐曲中,海上阅兵式结束。

航空母舰的四个特殊功能

航空母舰的四个特殊功能1、立体编队作战。  2、控制范围广阔。 3、攻防能力均衡。  4、持续作战力极强。

航母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
1、立体编队作战。航空母舰绝不是“一条在海上提供军用飞机起降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母在实战中编队使用,是一条铁律。在海战装备体系中,航空母舰往往等同于航母战斗群的概念。航母能够与40—60架舰载机、2—4艘导弹巡洋舰、2—4艘驱逐舰、2艘攻击潜艇和1艘快速支援舰编队使用,形成一个功能强大且完整的立体作战体系。航空母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会是一个人战斗。
2、控制范围广阔。航母编队一昼夜可机动航行1000多千米,单艘航母能在半小时内弹射20多架飞机,可连续对半径约1000千米的空域、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进行有效控制,巡航导弹更能准确打击1000千米外的陆上目标。
3、攻防能力均衡。航母编队具有远、中、近三层攻防火力配系,并依据距离的长短,配置相应数量和强度的装备及武器,对目标进行立体化搜索、拦截和有效攻击。这种大纵深、多层次、远中近、高中低多道设防的作战配系,使航母战斗群具有极强的攻防作战能力。
4、持续作战力极强。常规动力航母续航力有8000多海里,核动力航母续航力超过100万海里,一次续航时间长达2至4个月,大型核动力航母在不换燃料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航行13年。同时,航母具备在夜间和不良天气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能力。航空母舰,已成为遏制地区冲突、实施威慑、海空封锁、对陆攻击等行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武器系统。

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方式和利弊分析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重要作战武器平台,其起飞与降落方式不仅影响到舰载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起降方式是各国航母装备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重要作战武器平台,其起飞与降落方式不仅影响到舰载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起降方式是各国航母装备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目前,航母舰载机主要的起飞方式是弹射起飞方式和滑橇起飞方式两种。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重要作战武器平台,其起飞与降落方式不仅影响到舰载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起降方式是各国航母装备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目前,航母舰载机主要的起飞方式是弹射起飞方式和滑橇起飞方式两种。
    1弹射起飞利弊分析

    弹射起飞时利用航母飞行甲板上设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的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外力,使其加速离舰升空。当前,世界各航空母舰拥有国中,真正使用弹射器弹射舰载机离舰的只有美国和法国。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距离内保证喷气式舰载机顺利起飞升空,1950年,英国率先研制出一型弹射力较强的蒸汽弹射器。这项技术经改进后被美国的“福莱斯特”级航母装设使用,该航母装设4部蒸汽弹射器,具备了在60分钟内起飞40架舰载机的能力。
    如今,满载排水量超过9万吨的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以及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舰载机都采用蒸汽弹射起飞技术。这项起飞技术具有弹射能量大,加速性好,能在几十米的距离内,把舰载机的速度由零加速到离舰速度。美国现役“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的C-13-1型蒸汽弹射器冲程达到94.6米,可将36.3吨重的舰载机以339千米/小时的高速弹射出去,足以满足现代舰载机的起飞要求。
    当然,使用蒸汽弹射器起飞也有不少缺点:
    一是弹射器不仅占据较大甲板空间,还要在甲板下方设有弹射蒸汽储气罐、弹射器管路舱等设施。
    二是弹射器建造技术难度大,造价高,战时受损难以修复。
    三是需要自制淡水。蒸汽弹射器除了要在舱内留出设备位置外,还需要大型水箱存放淡水,弹射1架中型战斗机,大约要消耗1吨淡水。
    四是能耗高。为了将淡水烧成蒸汽,必须耗费大量的能源,因此要为贮存燃料留出额外的空间。
    五是为了适应弹射起飞的要求,飞机机构要做相应的加强,使得空机重量有较大增加。
    2滑橇起飞利弊分析
    滑橇起飞是在航母飞行甲板的前端安装一块上翘的斜板,为飞机离舰时提供一个额外增加的升力;同时与机上发动机较大推力所产生的升力迭加,以防止舰载机脱舰的瞬间出现过多的下沉。
    目前,除美、法两国航母舰载机采用弹射起飞方式外,其余拥有航母的7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运用的是滑橇起飞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服役的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航母将舰首部长27米的前端做成上翘的曲面。在滑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海鹞”舰载机通过滑橇甲板可使飞机载重增加20%。在载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滑跑距离减少60%。不仅如此,通过滑橇甲板起飞的舰载机相对而言更安全可靠。与蒸汽弹射器相比,滑橇甲板没有任何运动部分,结构简单,对零件精确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也不高,且工作时不消耗能量,被炸坏以后也很容易修复。
    可以说,滑橇起飞是当今中小型航母舰载机的重要选择。
    不过,滑橇起飞与生俱来的缺点也不少:
    一是推重比不高的固定翼舰载机无法采用滑橇起飞方式,如预警机、反潜飞机等。
    二是使用滑橇起飞的舰载机需要较大面积的“干净”甲板,这样会减少航母上层甲板的停机位,大部分舰载机不得不放在下层机库中,战机上下运送多有不便。
    三是滑橇起飞需要的跑道长度大于弹射起飞方式,除非舰载机本身具有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
    四是舰载机在起飞过程中,起落架和机体的瞬间载荷和扭矩会增大很多,因此要对受力部件重新设计,使之有所加强。
降落方式比较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航母舰载机的降落方式基本有两类:一是着舰减速降落方式;二是垂直降落方式。
    着舰减速降落方式采用拦阻索和拦阻网装置。拦阻索是舰载机正常降落时缩短着舰滑跑距离的装置;拦阻网是舰载机处于危急情况下着舰时使用的应急设备。
    拦阻索位于大型航母斜角甲板的中心线。一般情况下在距甲板尾端55~60米处起设置第一根阻拦索,然后每隔14米设置1根,共设置4根。每根钢索直径约3.5厘米,钢索离甲板的高度为35~50厘米,由弓形弹簧张起,且其两端通过滑轮与甲板下方的液压阻尼缓冲器相连。美国海军现役的MK-7型着舰减速装置,可将时速达195千米重22.7吨的舰载机在92米内阻拦停住。如果舰载机发生故障需要迫降,就需要临时架设拦阻网。由于飞机上载有大量的航空汽油,发生火灾也是常有的事,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机毁人亡。
    要彻底解决安全降落问题,最好是垂直降落,所以,超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已经成了当前航母舰载机在起降方面发展的基本趋势。
    “海鹞”等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不需要拦阻索和拦阻网等助降设施,即可安全降落。通常“海鹞”战斗机垂直降落时所需的甲板面积直径约为20米。此时,航母不需要掉转船头或做其他机动动作,以保证“海鹞”战斗机迎风着舰。